在二月初,李戬派遣使者前往长安,呈送奏表,请求将云中县,沮水南北两岸,以及包括胡阳城在内的广袤草原,全部合并进北地郡。
同时,请求卸任上郡太守一职,举荐秦无害,担任上郡太守。
十余日后,长安朝廷在经过激烈的交锋之后,终于同意了李戬的请求,重设北地郡的疆域范围。
朝廷对于李戬横扫草原,收复汉时故地的行为,可谓五内杂陈。
一方面是对他收复汉时故地的钦佩之意,这在如今胡族肆虐的天下,可谓是一股清流。
另一方面,却是对李戬日益强大的势力,而感到忧心不已。得了草原之地,手下可谓兵强马壮,关中各地郡县,何人能制之?
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慢慢改变着朝堂的格局,身为李戬盟友的贾胥,随着李戬势力的强大,也跟着水涨船高,许多士族遗老纷纷投入他的帐下。
正是因为有了许多中立士族遗老的支持,李戬这份奏表,终于获得通过。
扩张之后的北地郡,不再是一个处于夹缝之中的侨郡,全郡从富平县向西到凉州黄河边境,东西长达八百里,向北到大洛水南岸,南北宽逾四百里。
再加上云中县,沮水两岸,以及草原胡族的人口,北地郡的人口数量,一下猛增至二十多万人,已经算是一个人口大郡了。
北地郡城中,张崇同样接到了北地郡扩张的消息,看着朝廷加盖印玺的图章,他的脸上不由露出复杂之色。
北地郡能够恢复汉时故地,他的心情自然是欣喜交加。自从汉末北境被胡族蚕食之后,北地郡便一直侨置于关中,再无力恢复故地。
他完全没有想到,北地郡竟然有一天,竟然能够恢复故地。而让这一壮举实现的,便是他一直心存芥蒂的李戬。
然而,让他更想不到的是,随着北地郡的扩张,将征北军绝大部分的人口和势力范围囊括其中。那么,这北地郡太守一职,将变得更加重要,非李戬心腹之臣,不能胜任。
原本张崇已经做好了卸任的准备,但李戬的一封调遣令,让他大出意外。
扩张之后的北地郡,治所将迁至云中县。而他将被调往云中县,继续担任太守一职。
张崇不禁有些犹豫,若是自己前往云中县任职,岂不是让自己越陷越深。让天下人都以为,他已经投入李戬帐下效忠了?
但北地郡扩张之事,是得到朝廷支持的。自己又和李戬有过约定,征北军不得干预北地郡政务,只要对方不违反约定,他也不好挂印离去。
沉思许久,张崇长叹了口气,如今天下纷扰,胡族凌虐中原。那李戬终究还是汉人,既然能够从胡族手中,夺取汉时故地,那么,今后反攻中原,亦需要他的力量。
自己若是身居其麾下,至少还能凭借职务便利,劝谏对方协助朝廷,抵抗匈奴,倒不失为曲线救国之策。
想通了之后,张崇终于平静下来,当即召集众人,吩咐郡城政事之后,便动身前往云中县赴任。
对于云中县,张崇只从他人口中了解到大概的情况。当他进入县域之后,便忍不住心中的好奇,走走停停,四处巡视观察。
自从水泥大量生产之后,云中县各地的村寨,全部改建为营堡。用水泥浇筑的环形堡垒,如同一根根巨大的柱子一般,耸立在山间地头。
张崇目光紧紧的看着这些营堡,这些营堡的墙壁,竟然比郡城还要高。早就听闻,这些营堡拥有很强的防御力,即便他是一名文官,也能看出,这些营堡四面环绕高墙,里面自成一体。敌人想要从外面攻破,只有一个办法,熬。
依靠数量庞大的兵马,驻屯于营堡之外,挖掘土壕,断绝营堡与外界的联系,然后坐等里面的人,将粮草消耗一空。
张崇既然已经打定主意赴任,那他便会尽心尽力,治理全郡民生。对于云中县的情况,他还不大了解。虽然听说云中县的百姓,家家殷实。但他未曾亲眼所见,自然不肯尽信。
想着今后这些营堡之中的百姓,便是自己治下的子民。当夕阳西下之后,张崇驱车来到一处营堡,请求投宿。
营堡的百姓,对于陌生人,颇为警惕,墙壁上的小窗口,微微露出箭簇的寒光。营堡墙头,隐隐能够听到密集的脚步声。
这时,一名军士出现在门上的一个窗口后面,要求张崇出示路引。
当张崇拿出路引,放到篮子里,让对方吊上去查看之后。大门终于轰然大开,一什民兵蜂拥而出,将张崇几人,团团围住。
片刻后,之前那名军士,瘸着一支腿,目光凛冽的盯着张崇,详细的询问一番后,确认对方不是奸细,这才脸色稍缓,让他们进入营堡之中。
营堡之中没有客栈,在军士的安排下,张崇住进了一家农户的房屋中。因为他的儿子媳妇,都到工坊中做工,只有放假之时才回来。正好空出房间,能够让张崇住下。
住宿一晚只需五十文钱,还包吃。当然,这伙食自然好不到哪去。因为能赚钱,贴补家用。营堡的百姓们自然很希望,有人能够来投宿,从关中各郡来的商贾们,也很喜欢住进营堡之中,既安全,有实惠。
张崇吃过了晚饭,便来到屋外的广场上。这里早已点起了篝火,许多人围聚在那里,聊天打屁。
张崇来到众人之中,不时有小孩子相互追逐嬉戏,在他身旁跑来跑去。
张崇没有贸然找人询问,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