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宪旻则不怎么认同,问他:“你小小年纪,为何要离家出走呢?”似是完全忘了自己当初的事迹。
他说:“家父年老日衰,想叫我继承家业。可惜我连自己想要做什么都还不知道,如何就能继承家业呢?所以我在禀明母亲后,离开家乡,然后来到了这里。”
荀宪旻听了,还算满意,看了一眼昭素说道:“我观你言行举止,教而有礼,何必委屈做一名书童,不如随我学习,自然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了。”
昭素心有不舍,但也心知只做一个小小书童,似乎有点太委屈他了。荀宪旻旁的不说,学问上确实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
哪料到他却干脆地摇头,说:“杭祯愿意做公子的书童,磨墨也可、洗笔也可,眼下这就是杭祯想做的事情。”
荀宪旻有些生气,放下筷子就走了。昭素和白念禾就当没看见。他这两年被人捧得多了,脾气也愈发大了起来。
前几年原甲班首席高距乡试夺魁,很是风光了一阵,紧接着参加府试,却因为所写文章不符合考官喜好被黜落了,从此一蹶不振。
甲班众人转而奉荀宪旻为首,昭素和白念禾也被看作是荀派。白念禾为了装作男人,平日里不苟言笑,所以一段时间内,许多人不敢劳烦白念禾,便托昭素转交文章和请帖。昭素不厌其烦,直接放言“非荀派”,导致荀宪旻看她有些不大顺眼。
单单是这样也就罢了。金俭先生这两年身体越加力不从心,教授课业还是自己上阵,批改作业却大都由荀宪旻或者乙班先生周全平代劳了。昭素作的文章或者卷子交上去了,就会被荀派用作范例,整张纸上全都是朱笔圈出来的红圈,被拿到课堂上大批特批一通。
连周先生都看不过去了,私下里同他们说了几句,荀派便把周先生的著作也拿出来用朱笔到处圈画,分发给乙班众人。
周先生差点气得直接请辞,后来荀宪旻又亲自上门赔礼道歉,也不知说了些什么好听的话,周先生竟然原谅他了。
白念禾不同于昭素,既没有像那些荀派那样表明衷心,也没有像昭素一样明言自己不与他们同流。她跟着荀宪旻的步调,但同时又有自己的坚持。
如今荀宪旻和白念禾都已是举人之身,昭素考了个秀才,发现古代科举考试真是人生一大坎。那么多人都在一个屋子里头吃喝拉撒睡,昭素运气还差,被分在“臭号”旁边,无奈只好封闭耳鼻两感,专心答卷。强忍结束后,再听到“科举”二字都觉得心惊胆战,便没有同荀白二人一起考府试了。
白念禾笑称她还是小孩子心性,荀派又把她当作反例大讲一通。于昭素而言,虱子多了不痒,这些说辞听得多了,昭素简直提笔就能写出一大串檄文来。
昭素暗搓搓地想着:若是你们能背后套我麻袋的话,我就可以名正言顺打你们一顿了。
乙班的张镐坚挂在举人榜的末尾,他拍腿大恨:要不是身体不行!不说高距,怎么就让荀氏排在我的前头!
昭素却知道,他不是身体的问题,就是每逢考试太过紧张,论博学多才,比起荀宪旻高距之流,他是不遑多让的。
但是心理素质不好让他栽了个跟头,整日郁郁寡欢,不出三个月,竟然病倒在床上了。昭素再去看他,他比作为老师的金俭看起来还要老上许多。
他强撑着坐起来,命人将一幅画呈了上来。昭素把画放在桌子上缓缓推开,一下子就看出来这不是桓肃当年所画的《怀禅寺登山图》吗?
张镐坚喘着气说:“我和你、桓兄三个是乙班里最先见面的。当年你和桓兄多要好,我这个老头子看着很是羡慕。如今我是不成了,眼瞧着没几天日子,桓兄也不在了,我就想着,得给你留点什么。”
“这幅画我见之欣喜,买了下来。桓肃走后,偶然听你说到木川山人,便猜测这是他的大作,现在看来不假。”
“我买下这幅画,还题了诗,用了我的印。现在我将它送给你,盼着有一天你能再将此画还给它的主人,得一个圆满始终。”
“听说你不喜科举,可见我当初催你上进的对你来说都是没用的屁话。我少年得志,中年落魄,老无所依,你大可以我为鉴,不必拘困于科举。”
又啰啰嗦嗦说了一堆。离开张家的时候,昭素忽而眼角一酸,踏着黄黄欲坠的落日余晖回了家。
张镐坚死后,昭素从他家佣人那里搬来一大堆书,没有听从他的“遗愿”,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努力,这才有了开头招书童的那一幕。
昭素有时候会突然发蒙,她也不知道自己是为了谢棠红、为了稚娘、为了桓肃、为了张镐坚、还是为了白念禾、或者真正是为了自己。
这些时候,昭素真的感谢杭祯把她从迷雾里拖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