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农夫三国>344.狂袭

“笃笃笃!”

“何事?”

“将军,邺城急报!”

听到是军情急报,淳于琼吃了一惊,急披衣出门。

报信的人取书献上,淳于琼接过一看,乃是沮授传书,内容为邓季麾下威烈军三日前自长子县南撤,独留武卫军与庞真守城,现不知去向,恐其等行围魏救赵之策,绕河内来袭魏郡,令黎阳守军闭城警戒。

原来袁绍兵围长子,亦逼壶关,战报已可由滏口陉传回邺城,并州事告知邺城已比以往快速许多。

就地域而言,邺城距司州河内比黎阳还要更近一些,然而河内郡狭长,黎阳接壤河内朝歌县,再往前就是河内腹地,袁绍令淳于琼屯兵黎阳,更易威慑到磐石军。

黎阳虽非郡治所,却为司、兖、冀三州交界之所,除西邻司州河内郡外,隔着黄河(古河道)就是曹操的兖州东郡,乃兵家要冲,城墙比一般小县要高出许多。

领一万兵马屯兵黎阳,两百里外邺城还有上万驻军,淳于琼一直觉得这边很平静,不会有战事。

邓季卒兵虽有精锐善战之名,驻于河内的磐石军自组建之日便未闻出战过,据探子回报的消息,往年磐石军卒兵多数在家务农,战力应该不会太高。

淳于琼屯兵黎阳之后,磐石军才集结起来,多数驻扎在对面的朝歌县。

河内密集的坞堡让人没有进攻**,只要对面磐石军不动,吸引其等的目的达到,淳于琼便只按袁绍吩咐,也老老实实呆在黎阳。

在袁军帐中文武里,淳于琼绝对资历第一,与袁本初、曹孟德同出西园八校尉的他,跟随袁绍时间最久。

资历最足,却不是地位最高。

地位最高的,乃是首席谋士沮授!故此。沮授传来的书信上才有一个“令”字。

非止沮授,现如今审配、郭图、文丑、张郃等的受重视程度,都已超越了他淳于琼。

这让淳于琼有些灰心。

他没什么大本事,作为老人。现在也没有特别强的进取心,做事只求不犯大错就好。

因此,屯兵黎阳后,淳于琼往河内派出几波斥候,监视住磐石军。做到该做的事情,其余时间注意力便只在城内。

三州交界之黎阳,当然繁华。

南下贩马,北上运丝,西去卖药,往东输纸,每日里,往来总有几波商贩。

袁绍占有四州之地,如今诸侯中地盘最大,然而自领冀州外。青州给长子、幽州给次子、并州给外甥,都没有外姓者何事,淳于琼军功又争不过文丑、张郃、高览、马延这些后起之秀,谋略更不见长,眼见诸般无望,总得另寻手段为自己子孙挣些家当才是。

自从屯兵黎阳这块宝地,无论来自何方去往何处,经过黎阳的商贩,总得为他淳于琼献上一份买路钱。

所以,看到这军令的时候。淳于琼双眉就紧紧皱起。

司州威烈军撤离长子,原因不明,对于这个情报淳于琼也是重视的。只是在他想来,黎阳城高兵足。邓慕安军力有限,如今又三面开战,战事吃紧,岂能再遣精锐来攻城消耗?

就算司州军要袭袁绍之后,逼得本初回救,首选的也应该是邺城重地而非黎阳!司州在这关键时候攻冀州的可能也不大。若其等围邺城,冀州各地都会有兵往救;攻黎阳,邺城亦会遣救兵至!

每日过境商队的好处不想轻易放弃,沮授谨慎太过,本初经营宽仁之名已好久,以他淳于琼的资历,便有些许违令之处,便会被治罪么?

淳于琼看过之后,思考半天,吩咐属下:“再遣斥候往河内,小翼戒备,入城商贾仔细盘问,非旧日往来者不许入内!”

这便不再顾。

再两日之后,有斥候急回报:“司州磐石军自朝歌出,往北而去,恐欲移师荡阴!”

之前磐石军大半留驻朝歌县防黎阳,小部屯于荡阴、林虑二县防邺城。这突然得知韩浩大军移师荡阴,是要针对邺城去了?

莫不成为解长子之围,逼本初自救,韩浩只得出此昏招?

淳于琼急遣快马报与沮授,又暗自思量自家要不要出兵。

不是出兵应援邺城,而是直取河内!

即便再无才能,于军中多年,他也能迅速发现其中战机!

邺城坚雄,为天下有数,又有冀、青、幽三州兵马为后援,六年前失陷于黑山只属于一场意外,淳于琼不信韩浩凭一支孤军能攻取下来。

邓季能武装起四支骑军已是大不易,磐石军平日务农,战马不足,若韩浩移师荡阴的消息属实,他淳于琼都可直接出兵河内,那些坞堡难啃,但也可以完全不顾,将韩浩远远甩在身后,直去取河内郡治怀县!

若闻怀县被陷,长子县守军尚可坚守几日?

只要取得怀县,堵住韩浩军归路,待三州大军汇集将其围杀,河内便将再不姓邓!

若能得这般显赫的战功,那些私下笑自己尸餐素位的总该闭嘴了吧?这岂不比留在黎阳盘剥商队、求取蝇头小利更使人动心?

只要韩浩移师荡阴属实,自家就能到手大功一件!只是威烈军到底去了何地?南下敌曹操还是往西平凉州?该不会藏在河内,以此诱自家出军,再半道击之?

是一贯的求稳,还是冒险一搏?

这般患得患失中,过了一天半,斥候再有回报,磐石军果然一路向北,移师到了荡阴!

还未等淳于琼拿定主意到底要不要冒次险,布于河内的探子再火速来报,威烈军数千骑


状态提示:344.狂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