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以这夜中明月为题,如何?”
“此题甚好,诗经中有《月出》一首,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月出》便是描写了明月的皎洁优美。”周大人说完,于大人便开口赞同。
明月如君子,如美人,古来描写明月的诗赋并不在少数。
他们期待的看着刘清明,想看一看,他该如何描写这天上的一轮明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啊!”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一听有人出题了,直播间里便立刻被有关月亮的词句刷屏。
上次清雅阁那一次,观众们背诗的热情还没有消退下去,是不是还有会观众来两句,现在周大人出题,观众们的热情再一次被调动起来。
各种有关月亮的诗句,不管是不是描写明月的,也不管是诗还是词,只要带个月字的句子,便都被翻了出来。
刘清明笑笑。
刚要放下酒盏,便听到门外传了喝骂还有几声孩童的哭声。两个孔府的下人,搀扶着气势汹汹的孔庆希走来。
“门外何人在哭?”徐大人问道,几位大人在他府中喝酒,不能打扰了他们的性质。
一个下人跑来,小声说道:“老爷,是门外来了几个行乞的叫花子,听他们说是逃难来的,在门外不小心碰脏了孔公子鞋子,孔公子一时气恼,便数落了他们几句。”
徐大人没有说什么。
可听到下人的回禀,孔大人顿时恼怒,一拍桌子正要责骂逆子,不接受教训还如此放肆,便听刘清明吟诵道:“《观月有感》。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孔绍安一愣,抬起的手忘了放下。
徐大人诧异的看着刘清明。
武大人直点头。
于大人、周大人、韦大人和夏大人则彼此互看了一眼,都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欣赏和颇深的感触。
这一首诗,简直太和适宜了!
谁说明月当空,天下共同?
洛阳城中灯红酒绿,他们在这里饮酒作诗的时候,千里外有多少灾民无家可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刘清明的这一首诗,恰恰描写了当今天下时局!
联想到策论之中,关于如何治理灾害,如何让流离失所的百姓们能有安身之所一题。多少文人学子给出的回答并不比刘清明的差,可却有几人,交了答卷之后,真正心念着千里之外百姓的疾苦?
“好一首《观月有感》,先生之才,于某佩服!”
“先生高义,韦某自愧不如!”
于大人和韦大人,先后起身,向刘清明一拜!
称他为先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