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也喝一口吧,”行至二队处休息儿子说。
“爸爸是大人,有耐渴能力,这点水还是留给你喝吧。“
“爸爸,走,”儿子喝了一小口水说。
儿子只喝了一小口水,这说明,他正为自己不小心把水倒掉而自责,这种心理也是人生走上正道的开始。
“爸,”儿子骑上自行车向前走了三十多米,停下来,回头向我喊道:“你咋不走了?”
此时,发现离我们约二百多米的地方有一间破房子边有群骆驼,面对此景,我心中产生了对水的希望。我说:“喜乐,看见骆驼了吗?”
“看到了。”
“骆驼在荒野里的房子边聚群,有种可能性最大。”
“啥可能?”
“那里有水。”
“爸爸,这里干干的,不可能有水。”
“喜乐,你在这里等着好保存体力,我过去侦察一下,万一有呢!”
我怀着一种侥幸心理快步向目标走去。转过土房子,略显疲倦的脸“腾“地一下子涨得通红,打心底里升起一股难以抑制的自豪。我高兴地站在高处,昂起头,向儿子大喊:“王喜乐,把水壶带上,有水了!”
沙漠中,有什么能比“有水了”这三个字更具穿透力。儿子象疯子一样,提着水壶向这边跑来。
“爸爸,哪有水?”
“喜乐,你看,骆驼旁边的那个铁管子叫压井。你没见过这种井。把上面的杠子压几下水就上来了。”
儿子高兴地跑过去。咣铛、咣铛压几下,说,“爸爸,什么也没有?”
儿子的举动,使我的大脑有种敏悟:孩子对生活的认识只是种想象,教育的任务就是让这种想象与现实结合到一块。我走过去说,“喜乐,压井水槽边藏着一瓶水,它是干什么的?”
“不知道。”
“是干这个的,”我把瓶盖子打开,把水倒到压井里。然后说,“喜乐,这次你压。“我帮着他加力,压了十几下“哗哗哗”水流出来了。
“爸爸,太好了。”儿子激动地说。
我们灌水时骆驼也挤了过来,他们几下把水池里的那点水给喝光了,儿子这下找见好玩的了,他不停地让我与他一起压水给骆驼。此时,儿子的压水声与骆驼的喝水声交织在一起,他用笑脸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赐予他的幸福。
儿子玩够了,“爸爸,走吧,”他用脚弄翻了原来井旁的那个装水的瓶子,说,“把这个瓶子带回去,别让它污染了环境。”
“喜乐,你知道手里拿得是什么吗?”
“是个塑料瓶子。”
“不。它是草原生命的希望。”
“为啥?”
“刚才咱们没往井里灌水,井能压出水吗?”
“不能。我知道了,压井里必须倒一些水才能压出水来。这是为什么?”
“这是中学物理知识。灌水是为了密闭空气,压出水,与气压有关,以后你习这方面的知识。”我说,“草原这么大,这么旱,如果一个放牧的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取水发现瓶子没了,或瓶子里没水,他能取上水吗?”
“不能。”
“他会怎样?”
“很不高兴。”
“不高兴是小事,关键是有生命危险。”
“爸爸,你说的对。”儿子想从水池中灌上一瓶水,“爸爸,骆驼喝水真快,水池里又没水了,怎么办?”儿子说。
儿子的样子有很滑稽,让我止不住笑出声来,我说:“办法肯定是有的。”
“我们把水壶里的水倒进去不就得了。”儿子想了想说
“真聪明。”我说。
儿子把水壶的水灌进去,然后我压水,他负责灌水,最后他得意地说:“爸爸,这次瓶子安全了吧,来这里取水的人不会有危险了吧!”看着孩子的表情,我觉到,用具体物事教育人真有难以言表的精巧之处。
离家还有十三公里,我们骑上了个高坡。我觉到自己额头出汗了。看看儿了,他蹬车很是吃力;看看西边的太阳,还是那样火。我关切地说道:
“喜乐,累得不行了吧!休息一下。”
我们停下车,搭了个凉棚,坐在下面喝水,谁也没说话。此时,可以看出儿子真是累了,今天挖苁蓉他在沙窝里也没少跑路,体力消耗很大,如果再有消耗会对骑车远行产生恐惧。“我说,“喜乐,把这根绳子绑在你的车把上,爸爸拖着你走。”
“爸爸我还行。我还有点力气。”
“那点力气你只管把车把扶好。”
我把绳子绑在他的车把上。
“爸爸,这样拖着骑很累的。”儿子低声说。
“没事,爸爸的劲大着呢。”
这样,我拖着儿子,一路向家,父子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