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明匠>第七十章:运筹

而对于沈净峰的要求,沈清平在信中直接拒绝了,原因无它,只是一个深藏的观念:作为长辈自己可以去拼杀,但却不愿意让后辈们范险。而且沈净峰的年龄在他眼里还是太小,不过十四岁的孩子而已.

写过信装好后,沈清平派赵武把信件送到了递运所。

……

而令沈清平奇怪的是第二天孙元化依旧没来,这引起了他的警觉,虽然以他的身份不能知道里面的变故,但凭借着他的敏锐,他感觉到可能有事情发生。

实际情况和沈清平所猜测的一样,这两天孙元化已经是忙的团团转!

前天孙承宗度量了半天,最后还是屈服了。

不过他虽然决定要打,还是想听听袁崇焕和孙元化的意见,于是当天晚上就派孙福把两人叫了多去,酒过三巡,把事情的原委向两人说了一遍。

袁崇焕和孙元化也没想到阎鸣泰会用这般伎俩……但对于辽东之事两人都是主战派,虽然也感觉现在开打有些仓促,但他们也了解孙承宗的尴尬处境,因此他俩认为可以打一下,但是要有限度。

这倒是和孙承宗的想法不谋而合!

送走两人之后,孙承宗变秉烛写起来奏章,内容是对辽东战事的回复,最重要的是要银子。

辽东军上战场前有发饷银的惯例,这也是人之常情,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战场之上,生死莫测,战前总要给些银子,或安顿家人,或释放一下。

不过孙承宗去年带来的银子还有一些,他现在要是为了未雨绸缪。

而在第二天孙承宗再派人召集曹文诏、祖大寿、满桂、赵率教、鲁之甲等将领后,立刻就再次把袁崇焕和孙元化叫了过来——既然决定要站,那自然要制定一个大致的战略规划,等众将领来时商讨。

……

这些以沈清平现在的身份自然没有参与的资格!因此他的疑惑也只能是藏在心底,直到二月初六的时候才解开。

初六的早晨,沈清平以为孙元化还不回来,谁知吃过主食,刚过花墙,就见辕门处,小溪边孙元化向他招手。

沈清平走了过去,行礼寒暄了一下,虽然他想问一下孙元化这几天为什么没来,但却没有开口,因为这不合规矩——作为上级可以这么问下级,而下级这么问上级就是逾越了!

不过孙元化倒是开了口:“元德,我有事对你说。”

……

到了孙元化的官房,待亲兵装水退出之后,孙元化才开口道:“元德,战事将起,我想将火器营相托于你,不知你意下如何?”

经过两天的讨论,军事部署已经完毕:袁崇焕领前军,孙承宗领中军,孙元化辅佐;曹文诏领左军;祖大寿领右军;而对于阎鸣泰,孙承宗把他领的卫所军放在了后军。

明代的军制和‘武’息息相关,就全国范围内而言有五军都督府;就一个兵道而言,有前后左右中五军;就一只军队而言,则有前哨、后哨、中哨、左哨和右哨。

而至于把阎鸣泰放在后军,这里面有着孙承宗双重的考量:一是对阎鸣泰的军事指挥能力保持怀疑;另一方面则是凡是敢来辽东的文官大都有一股子刚烈之气,阎鸣泰想立功,孙承宗偏偏不让他如意。

而以上的部署牵扯到军事机密,以沈清平现在的身份地位,孙元化也向沈清平细说,所以只是含糊的说战事将起。

至于托付给沈清平,也与火器营的管理体制有关系,火器营属于孙元化直接管理,而由于火器营的性质,也有他性格的原因,火器营里官员并不多,以前只是他和邵一鸣等四人,下面得里头倒是很多,还有几个书办和账房,但这些人只是吏,不是官!

而沈清平却是个官!

当然他看中的不是这个,而是沈清平在匠户中的威望——因为讲课的缘故,沈清平在匠户中一言既发,匠户莫不听从,孙元化是看在眼里的。

而沈清平听了却是微微一愣,因为史书上明明记载着明军是在五月份才开始收复大凌河以南的地方,而在此之前后金兵已经撤走了绝大部分,明军相当于捡漏。

“怎么就突然提前了呢?”

由于不知道阎鸣泰的动作,沈清平有些疑惑。

随后他就想告诉孙元化,此时进兵得不偿失,不如再等一下等,可不废吹灰之力,但现在这个变化却让他摸不准形势了……

不过这大局他还是清晰的,如果收复这一片失地,战线太长,消耗太多,会让大明承受难以承受之重,实际上孙元化二次复出时天启帝就命令他裁兵,所以从军事角度来讲收不如不收。

但从经济角度来讲,在沈清平的考量中收取也有好处,那就是在锦州金业地区有铁矿……

而且沈清平也清楚现在大明的大势——主站的占绝大多数,出不出兵既不是他能阻拦的了的,更不是他能说的算的。

这些念头在他心里像电光火石一般一闪而过,随即他便拱手回道:“敢不从命!”

“有劳元德了,以后些许小事你可自决。”孙元化笑了笑说道。

沈清平年少多智,行事又稳重,现在看起来又勇于担当,他对沈清平的满意度又增加了几分。

随后孙元化又叫来了一个姓杜的书办,让他排一下匠户的随军名单,让他们分别去五军处报道,或许是孙元化有意培养沈清平的缘故,做准备些事时孙元化兵没有避讳沈清平,相反沈清平告辞时,他反而把他留下了。


状态提示:第七十章:运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