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明匠>第三十九章:远方

这是因为作为来自后世的灵魂,沈清平更明白打仗得的是后勤,是国力!现在大明虽然国力不继,但后金哪里也好不到哪里去,记得《满文老档》中曾有记载,其时国中大饥,其一金斗粮价银八两。民众有食人肉者……盗贼蜂起,偷窃牛羊,人相残杀,

实际上后金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好转,在后期,特别是天启末年到崇祯二年更加厉害,直到皇太极铤而走险绕过山海关,借道蒙古,奇袭喜峰口,抢夺了京畿地区之后,情况才有所改善。

而经济政策一直是大明勒在后金脖子上的一根绳子!而这范家,沈清平也是知道的,就是后来的八大皇商之一,也是功劳最大的,他们虽然通敌卖国,偷运军资,在一定程度上也环节了后金的煎熬,可是也缓解了后金的焦躁。如果此时把这条线给掐断了,后果会怎样?

困兽之斗,沈清平认为后金会提前进攻,当然努尔哈赤的军事才华,也极有可能先把蒙古和朝鲜扫平,然后再狠狠打回来。也就是说以后的历史大势可能不变,但小细节却可能变得不可测!

而至于劝说黄得功隐瞒不报,沈清平觉得在这更不可行,首先黄得功和曹变蛟肯定不同意,而他本人也不好解释;第二有因必有果,事情总的有个原委吧——这些人为什么一直盯梢!

袁崇焕现在可是掌管着宁远城的军事,以他的精明,沈清平估计黄得功和曹变蛟很难塞搪过去。

“会不会产生蝴蝶效应呢?”

骑在马上,沈清平一边琢磨着,一边将刚才的担忧——五人的死会很快引起对方的警觉,向黄得功说了一遍。

黄得功已经知道夏窦明和驿站之间的谍报人员是单线联系的,也即是说夏窦明只知道离宁远城最近的东关驿的人员名字,所以黄得功听了之后,微微一惊,心里暗赞沈清平心思细密,口中却咬牙说道:“这场大功总不能让他跑了,兄弟放心,待审讯了夏窦明的那个手下,我连夜赶去。”

随后的事情就和沈清平没有关系了。进了北门之后,黄得功直接把夏窦明的那个手下揪了出来,而曹变蛟则领着另一对人马直奔郑记粮店。

临行前曹变蛟说了声:“兄弟你自去歇息。”说完为保险起见,还把那个叫小乙的亲兵留给了沈清平。而黄得功在审讯完夏窦明的手下之后,则骑马直奔都指挥司。

此时在都指挥司的官宅里,具体说是袁崇焕的官宅里,袁崇焕、孙元化、杜应芳三个正在一起饮酒,他们三个都是文官从武,志趣相投,家眷又不在这里,所以经常聚在一起饮酒,兼或谈论些政事、军事。

而关于曹变蛟路上反伏击战的胜利,以及沈清平的弹簧和弹簧板的事情,和沈清平、曹变蛟下一步的行动杜应芳和孙元化都已经告诉袁崇焕了。

听二人所述,袁崇焕也是没想到区区匠户中竟有这等人才,但转而一想,草莽中有英杰,这事也是平常。要不然孙承宗也不会设立六馆。而对于孙元化的要求,和他一起为沈清平求官,凭两人的交情,袁崇焕自然没什么意见,何况沈清平即将再立新功!

不过他还想看看这次行动成果如何,另外还要见一见沈清平——他对沈清平起了些兴趣。

但是现在三人虽然饮着酒,但都有些心绪不宁,因为他们也在等待曹变蛟他们的消息。当然三人心中还有一番考量,那就是沈清平的推论是否正确,所言是否为实,所行是否有力——毕竟他们没有身临其境,一切都是沈清平一家之言,像是雾里看花。

一壶酒饮完,天色已经黑了,仆人点上了蜡烛,相较于杜应芳和孙元化,袁崇焕的性子比较急躁,见此,两道长长的剑眉微微一竖,说道:“这也该有消息了吧。”

而在他话音刚落,他就听到门外老仆人说道:“大人,黄校尉求见。”

“快,快让他进来。”袁崇焕急忙说道。

黄得功早已等在外面,听此,直接推门而入,而他刚抱拳,袁崇焕已经问道:“怎么样了?”

“回大人,全部捉住了!只是有些事情还要大人定夺。”

黄得功的声音里透漏着难以掩饰的欢喜,而袁崇焕听了之后也是眉头一挑,带着笑意,问道:“什么事”

“回大人,这次逮捕到的侦谍人员有两批,已批示郑记钱庄的,现在曹校尉已去了,估计跑不了;另一个是北门巡城校尉夏窦明,这个人有些复杂。”

“哦,怎么了?”

袁崇焕再次问了句,不过由于有这么大的战国,他脸上的喜色莹然,而黄得功继续说道:“回大人,这个人是张家口范家的人,范家的人偷偷给建奴输送军资,另外范家在沿途驿站都有间谍,但都是单线联系,他是最后的接头人。”

对于袁崇焕来讲,他当然清楚黄得功话里的意思是什么,范家这是在勒紧后金的绳子上钻了一个缺口,这事是袁崇焕不能容忍的,其实袁崇焕后来所说的五年平辽,并非是无的放矢,而这时基于后金缺粮内乱这一点才敢这么说的。

而他也知道范家在张家口他是鞭长莫及,以他的智力也瞬间明白了黄得功来他这里的意思。他眉头皱了皱,脸上的喜色褪去,变得郑重,然后问道:“范家主人叫什么?”

“范成坤,范永斗。”

“你先去办驿站的事,范家的事交给我……你们辛苦些,袁勇,你去拿五十两银子,让他们买些吃食带上。”

“多谢大人,


状态提示:第三十九章:远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