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腊月初八,按照惯例,各房各院的姑娘们,不管是嫡出还是庶出都得去老祖宗跟前露露脸。
这也是祝家的老规矩了,若是今日讨了老祖宗喜欢,她老人家开了口点了谁的名儿瞧得好的,那日后的在府里的日子也好,出嫁事宜也罢,即便庶出姑娘都是样样都按照嫡出置办。
说白了,腊八日子不过是府里庶出们的指望。
待天大亮已是巳时,夫人姨娘,姑娘们纷纷到了祝堂院。
祝堂院乃是祝家最大的院落,一早祝堂内的妈妈和丫鬟们忙坏了。
好一会,等人差不多都到了。
老祖宗这会出了来,各院夫人和姑娘们念了句老祖宗好。
老祖宗摆了摆手,面露慈祥的笑容,和蔼道:“都好,入座吧!”
众人点了点头,得了话这才入座。
坐在老祖宗左边上手的是南院几房夫人,依次排列是大房夫人,二房夫人,三房夫人,固而称为南院大夫人,南院二夫人。
东西南北四院,皆是如此称带上院称。
而左边下手的是西院四位夫人。
右边上下手分别为北院,东院各四位夫人。
外堂上手坐的是祝家嫡出的姑娘们小子们,下手坐的是各院姨娘和庶出姑娘小子。
祝家四代同堂,老祖宗高龄年过八十八,膝下曾有四子,一女。
四子之中,两位将军,一位经商,一位从文入官,女儿则是嫁入了皇室。
可这四个儿子都已经不在人世。
两个战死在沙场,经商的痨病辞世,从文的因为心性急躁,早在当年告老还乡之前被气死在了朝堂上。
如今还在世的便是那贵为皇家太妃的小女儿,也是当今陵王之母。
老祖宗四子膝下儿孙满堂,大儿便有嫡出二子,庶出一子,两位嫡女以及庶女皆早已经外嫁。
这子嗣便是如今南院大房二房是嫡出,三房乃是庶出。
二儿,乃是西院,嫡出二子一女,庶出二子。分别为,西院大房二房为嫡出,三房四房皆为庶出。
北院与东院的几房老爷本都是庶出,只因那嫡出是姑娘,早已外嫁了。故而,北东两院各房老爷没了那嫡庶之分,早早的列了嫡出。
这会,众夫人们与老祖宗话了家常,问了长短。
老祖宗身旁的伺候的老人于妈妈着人拿了名册,点着姑娘小子们的名讳,叫着谁了便是谁来老祖宗跟前来说两句话。
祝家四院十五房,姑娘小子们多,这一忙下来大半日都得过去。
腊八日午不食,话间吃些点心果腹便是。
这会过了未时,于妈妈唤到了祝八和祝九姑娘到老祖宗跟前来说话。
一连唤了好几声,却不曾见着有人进来。
外堂伺候的姑姑打眼瞧了一番,正准备进内堂去回话说人没来时,就见堂门门帘被人掀开了一角,外头的人速速钻了进来、
祝九此时浑身发着烫,哪怕是过了外面的寒气也未消退下去。
一进来便拉着外堂掌事姑姑,往她手里塞了几角碎银,讨饶道:“好姑姑,九儿来晚了些,还请姑姑通融通融。”
在祝堂院伺候的掌事姑姑,哪里看得上这点儿银钱。倒是瞧着眼前的祝九姑娘年岁小,身子薄弱如斯,人又冻的面色青紫,便道:“祝九姑娘可紧着进去罢,方才于妈妈连唤了两声不见人,老祖宗手里的拄拐都快敲烂了。”
祝九听了这话不言有他,拿掉身上落眼披风递给了赵妈妈,忍着脚底心的疼痛快步进了内堂。
于妈妈瞧着人来了,只见到了一人,这是祝九姑娘。
虽说不眼熟,可也知道,祝八姑娘今年都二七了要年长些,身条自然要高挑些。
“祝九见过老祖宗,老祖宗安好。”祝九说着曲腿行礼,双腿没力打着颤,哪怕是眼神不好也瞧得出。
这会坐在左右上下手的夫人们,瞧着这小丫头身上没点儿礼数,也不由得挑了眉头。
“哎哟,这是哪房的姑娘,怎的缺胳膊少腿儿的,身上半点礼数也没。莫不是你那当家主母的去行乞去了?”开口说话的是西院二夫人,声儿提的高,堂内堂外都听得见。
只见她坐在交椅上,手着绣花锦帕掩嘴,笑得身上带金丝边的锦绣袄子都晃了起来。
于妈妈自是瞧见了祝九姑娘身上穿着落眼的袄子,身上身下都短了一截儿,尤其是那双脚上穿的鞋,都补了鞋面瞧着格外打眼。
“我人是老了,这眼还没瞎。老二家的二媳,就数你嗓子门是最大的。”老祖宗手里的拐杖戳了戳地上的貂皮毯子,于妈妈心领神会,便上前虚扶祝九一把。
随而又央了祝堂院掌事的金姑姑说话:“姑娘生的俊俏,身上没礼数可不行。应了老祖宗的意思,给姑娘今年来年做的衫都要齐明白了。”
“是,奴婢这就去交代。”金姑姑得话便出了内堂。
刚给赏,西院二夫人又一惊一乍的哎呀一声,指着祝九那膝盖说道:“怎瞧着还见红了呢?如今年关未到,见红怕是早了点儿。”
众人听了话,又往祝九那膝盖看上一眼,只见她膝盖处袄裤已经浸出了血迹。
这会,南院三进门的不说话也得说两句。
“祝九,你既然是渗红,怎还来老祖宗跟前冲撞。”南院三夫人说罢,身边伺候的南妈妈便走了过去,抓着祝九胳膊便往外拽着走。
她本是个庶出不是嫡出,伤着了就伤着,老祖宗哪会问起这事儿。
祝九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