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京半月有余,安营近十天之后,于蓝接到林斌开始佯攻东升国的消息,料想李铭已做好充分准备,便下令八千骑迅速南下,每到一城都先设法通知城内守军,里应外合。若是遇上已被敌军攻取的城池,便兵分两处,一者佯攻,诱敌交战,二者趁机攻城,占城逼走敌军。
初时此计难行,攻城甚难。随着时间日深,东升国被围攻之消息流传于入侵尹州的敌军之中时,敌军士气顿减。
又一个月,于蓝已奔走十余城,收回失落城池三座,敌军皆不战而走。于蓝自然是不追,待李铭收拾。
南下已三个月,于蓝率军已横扫整个尹州,所过之处,攻必克战必胜,百姓欣而迎之,争相送粮设宴相邀,于蓝下令全军不得受之,自己亦以身作则,军民皆服之。
此三月间,于蓝已知,东升国国君太阳王下令撤军,以解国危。东升国之敌兵且战且退,期间又遇李铭设伏阻击,林斌追杀,数十万大军能安然回国者甚少。
于蓝等人出兵四月,李元下令手兵,不再追杀敌军逃兵,并放回所有俘虏。自此东升国之乱尽平,东升国犯兵十去,且其国民君主皆惊,恐数十年间都不敢再议侵李之事。李元又令于蓝、李铭和林斌三人分别入驻各险隘要关,以防敌军再犯,而贾同和甄锦两人继续与尹州官兵一起赈灾。尹州虽大旱,但南方地下水甚多,凿井修渠便可解尹州大部分地区之旱。而尹州多年丰收,官仓充实,开仓后,百姓不复初旱之景。
(4)
此四月间,孙雅芳曾托数位运粮或运兵械之官员,寄家书予于蓝。这些官员知道孙雅芳的身份,自然不敢拒绝,一一为之送达。但于蓝酣于战时,无暇看家书。
一日,于蓝理完军务,独自闲坐于营中。突想起,家书一事,便找出读之:
夫君:
与君相别多日,芳儿甚念,茶饭皆忘。今日偶感不适,请御医诊之,言为喜脉。
特逢粮官南下,将往君处,便请为之送此家书,告之于君。
芳儿
于蓝读完第一封家书,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于蓝感叹造化弄人,越是不想却总是是不从人愿。于蓝的确不责怪孙雅芳,但又不想与之过密。成亲以来,于蓝虽与孙雅芳同房,但之事行之甚少,皆是避无可避才行之。当然,于蓝不会怀疑此事之真伪,于蓝深知孙雅芳为人。更不会怀疑其会红杏出墙。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真正顺着人的计划而行的生活,是不会存在的。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虽然的确能够改变现实,但其实亦是顺应现实的变化而已。不是人可以预测未来,而是未来已经偷偷地告诉人们关于她前进的轨迹。
于蓝知道多想无益,因为他只能接受,于是于蓝打开第二封家书:
夫君:
君南下已逾一月,不知君收到芳儿家书否,又或是军事繁忙,无暇看家书或
无暇回书与芳儿,芳儿甚为挂念。若君知之,望回一言,以解芳儿之念。
芳儿
于蓝不仅读出孙雅芳的通情达理,更看到了孙雅芳的情深意重。于蓝放下家书,取出纸张,挥笔回书一封:
芳儿:
此四月间,军事繁忙,以致无暇看家书负妻深情,此为夫之过也。但国事不敢
轻怠,待他日回京见汝之时,再行请妻见罚。知汝怀孕,为夫甚喜,望汝保重。
为夫亦是日夜思念汝,但国事危急,君上重托,不敢轻言之。
娇妻情义胜东海,
百世焰光如日开。
愚夫虽钝不敢忘,
万古恶名谁为哉?
愚夫
于蓝亦是情真意切,不敢相忘。得妻如此,于蓝可谓是“夫复何求”?
写毕,于蓝便差人送回京师,亲付孙雅芳。
(5)
于蓝看着送信的人步出帐中,便不觉陷入沉思,想的当然是关于孙雅芳之事。但又不免想到了李安等人,想到了自己的父母。
“还是见步行步吧!”于蓝心中安慰自己,停止了继续想往事。
于蓝接着拿出第三封家书,细读:
夫君
多日未见,芳儿甚念,茶饭不思,且知度日如年。
“将军!将军!”于蓝刚读到一半,便有一名甲士慌忙跑进来,连忙跪下,喊道。
“何事?”于蓝亦是十分惊讶,毕竟即使敌军压城,亦未见如此慌乱,问道。
“尹州,尹州数个城池发生瘟疫,死者无数。甚至一些城池已成空城,鸡犬不闻,千里无人烟。”甲士答道。
“什么?”于蓝亦是无比惊讶,想不到战事刚结,瘟疫又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是啊,将军,不仅尹州多地发生瘟疫,连我军将士亦有感染者,各路人马死者已过百,还有病重者上千。”
于蓝还真想不到,战死不过百余人,而一场瘟疫便死了上百。
“传令下去,召各部将领及其余各路将领立即来此商议此事,马上火化因瘟疫死去的百姓及将士,并隔离患病者。”此时的于到的关于瘟疫的除了办法,说道。
“是!”甲士马上到各处传令,当然亦有人到李铭等各路兵马处传令。
李铭等人接到于蓝将令,均是日夜兼程而来。于蓝不仅是一路兵马统帅,亦是此次南征的总统领,各路兵马均受其管制、调遣。且李铭等人所守各城关及军中皆有瘟疫传播,已慌乱而无法解决,自然是要到一处商议办法。
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