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草莽年代>第四百一十八章 进出口贸易许可证

东方红广场已经正式开放,目前正在大力招聘工作人员——这不是什么困难事,想要来这座城市地标性建筑里上班的京城市民,比比皆是。而蒋腾飞与小猛等人要做的,就是择优录取。

他们接下来的工作任务,确实挺繁重。

第一,要把商贸楼五层的大型超市给筹建起来。

在商贸楼里开超市的好处显而易见,以当下京城的零售业环境,开一家现代化的超市,赚钱是毋庸置疑的。而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能极大程度的吸引人流,这对于底下的四层商铺来说,绝对裨益良多。

第二,得把七层的酒店规划好。

虽说酒店只有七层,但李亚东一点也不想含糊,二环里也没有什么高层酒店,他要将这家酒店按星级标准打造成一家超高档酒店,还得在里面设立一个高端会所,不对外营业,只给“必要之人”派发可供进入的免费vip卡。

其目的不言而喻,一家公司想要长远发展,不可避免的要和政商各界人士搞好关系,李亚东深谙关系网的重要性,他或许不会亲自去笼络这些关系,但手下必须具备这样的人才,也需要这样的一个平台。

第三,就是发展公司的主业务。

香港那边的业务小团队,目前已经签下五六个国外二三流的品牌,涵盖服装、钟表,以及饰品之类的商品。得将商贸楼一楼预留的几个黄金铺位利用好,将它们引进过来。

除此之外,还得放眼全国的大型商场,开发新的店铺门面。

这些事情自然不用李亚东亲力亲为,但他也没闲着,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蒋腾飞等人根本搞不定,得由他亲自出马,给他们搭好桥,就比如《进出口贸易许可证》。

这玩意儿非常难搞,不比《汽车制造许可证》好弄,八十年代末,全中国拥有进出口资质的公司,几双手就能数得过来。

不吹牛的说,只要拥有了这玩意儿,躺着都可以赚钱!

中国人对洋玩意儿,向来趋之若鹜,不好说是猎奇心理,还是民族劣根性,反正现实摆在眼前。

你想想看,假如你在八十年代末,就能随意从国外进口商品到国内,面对一个近乎没有竞争的市场,能不发?

就说老牟同志当年从苏联用罐头换飞机的事情,他的想法很好,胆子也很肥,可一个人根本玩不转,最后照样得找到京城的一家拥有进出口资质的公司合作,才把苏联的四架图-154飞机进口到国内,出售给了川航,从此牟利至少超过一个亿。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如果李亚东能拿到《进出口贸易许可证》,那老牟同志的这手罐头换飞机的把戏,他就可以随便玩,还是一个人、光明正大的玩。

你说爽不爽?

当然了,也不是说没有这玩意儿,就一定没办法把洋玩意儿搞到国内。手段还是有的,只是挺麻烦的,费时费钱不说,还有不少制约——起码进口飞机这样大宗商品的事情,想都不用想。

原本按照李亚东的计划,是打算把香港公司作为中转点,利用香港公司的名义引进国外商品,再以京城公司的名义向香港公司拿货,鉴于香港与大陆的特殊关系,以及京城公司的港资背景,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不过,还是那句话,这样做吃力不讨好。单说一点:关税,一批货就得缴纳两份。

以前是不敢想啊,不过现在嘛……李亚东觉得倒是可以追求一下。

人嘛,总归得有点追求,万一成了呢?

……

李亚东是不可能找到孔思清的,早几日就给他去了通电话,约他见一面,不过他最近似乎很忙,说等等,所以李亚东也只能干等着。

今天总算等来了音讯,孔思清让他去北海公园会面。

至于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地点,李亚东也懒得问,没点神秘感,他就不是孔思清了。

公园的石板路上,俩人并肩而行,头顶茂密的树叶遮挡住炙热的阳光,只有一些零碎穿透树叶间的缝隙,在石板路上撒出各种不规则的图案,像是一块硕大的七巧板被人打乱了一样。

周围的空气很阴凉,倒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怎么突然想到搞《进出口贸易许可证》?”孔思清淡笑着问,从表情中看不出心里想法。

“孔大哥,你这话说的,你不觉得这玩意儿我必须搞一个吗,不然很多事情都不太好办。”李亚东呵呵笑道。

“你是说造汽车的事情?”

“是啊,一辆汽车零部件上万个呢,总不能全依赖自给自足吧,国内的工厂也无法全部满足,有些质量还欠些火候,多少得向国外进口一部分。”

“话是这样说没错,但对于你造汽车方面的进口事宜,国家不是已经特批了红头文件吗?”

“这个……”李亚东讪讪笑道:“文件总归不太方便嘛,没正规的执照好使。”

孔思清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笑骂道:“得了吧你,别以为你心里的那点小算盘,我不知道,是在为你东方红广场那边的业务铺路吧?”

“孔大哥慧眼如炬。”李亚东适时地献上一记马屁,没办法,毕竟有求于人啊。

他倒也没真想着蒙混过关,提进口汽车零部件的事情,只是找个打开话匣子的借口罢了,赤裸裸的要,总归有些尴尬。

再说了,孔思清是啥人?

岂是这么好糊弄的。

“不是啊,我说小李同志,老祖宗有训: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十八章 进出口贸易许可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