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三国之孙氏强敌>第二百二十四章 袁绍找茬

冀州常山郡。

袁绍已在此和张燕纠缠了大半年,彼此之间虽互有胜负,然前者对现状并不是很满意,耗费钱粮无数,却只换来一个五五开的局面,不由心底很是愤然,对张扬和岳飞也是恨得牙痒痒。

相较于袁绍、曹操、刘表三方的同盟协议,张扬、张燕、孙策三人的盟约,显得更加牢靠一些,至少后三人之间没有直接的领地交壤。

不仅如此,孙策一方面给张燕和张扬提供军需物资,另一方面还让岳飞如盟约所言,在袁绍出兵黑山之际,陈兵平原与清河的交界,对其施加压力,不敢放手一搏。

而张扬虽然没有明目张胆的拖袁绍后腿,但并州军一直以拉练的名义,出没在魏郡之西的潞县,袁大将军不得已,只能调遣张郃、高览前去盯梢,以免被张扬假戏真做。

黑山军的前身是黄巾军,因为张角三兄弟的死亡,黄巾势力名存实亡,而游荡在冀州黑山一带的张牛角,被褚飞燕等人推举为帅,继续为黄巾教义而战。

在黑山军发展壮大的期间,张牛角不幸为流矢所伤,之后因为伤口感染而死,死前将黑山军托付给褚飞燕,后者遂改姓张,是为张燕。

张燕,常山真定人,因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

又因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有山谷相通,在袁绍一统北方后,其中势力无论大小,多者二三万,少者六七千,尽皆率部从属张燕,是为黑山军。

黑山军诸将领,大多出于社会的底层,没有什么文化修养,更不会有显赫的家世,所以取名号的时候,往往以个人的某项特征来命名。

比如李大目,是指眼睛大。

张白骑,是指姓张的骑白马的。

类似这种有名有号的统率,张燕麾下有25人,如此算来,实则黑山军至少有三十万。

难怪袁绍会把打击黑山军放在第一位,不仅仅是如芒在背的问题,还有人口。

战争进入现阶段,各路诸侯也想看明白一件事,如果没有人,有再多土地也是白费。

“报,主公南方传来消息,岳飞所部的太史慈和朱桓,以及鲁肃麾下的宋宪坐船出海,前往耽罗”

这个消息袁绍很是回味,孙策难道是一根筋?不报仇誓不罢休吗?

但下一刻,袁绍拍案而起“岳飞小儿实在太小看本将军了,在这个时候居然还敢分兵,真以为我拿他没办法不成?颜良、文丑、罗成何在?!”

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10月,袁绍趁岳飞分兵辽东之际,遣上将颜良文丑,并的先登营,合兵六万,奔平原而来。

这算是多年后,袁绍再一次尝试与孙策交战,说实话,对这个镇东将军,他是有些阴影的,所以袁大将军并没有自己亲征,更没有派遣之前和孙策又过交战的其它战将,将指挥权交给了颜良,辛评随军作为军师。

此际,临淄议事大堂内,贾、李、程、狄四大执事,青州刺史鲁肃,兵部令吕布,背嵬军中郎将岳飞、济南国相满宠,齐国相杜畿,以及杨家军前任主帅杨业齐聚一堂,这是孙策离开青州后,这么多人第一次聚首,平时都是各司其职。

民情、军资、情报方面都没有问题,现下最大的胶着在兵力。

之前太史慈和朱桓带走了六千人,背嵬军就减员到一万四千人,而作为中央军的白?军,编制不过五千人,再加上被宋宪带走后,平原剩下的五千郡国兵,实质上青州可战之兵,两万五千人不到。

再从各郡县临时抽调的话,或许能凑够三万人。

(平原作为抵挡袁绍的要地,孙策特批允许平原郡国兵编制为一万,正常情况下,郡国兵的编制不会超过一千)

但据袁绍他自己说,可是带了八万人来冬猎,手上这点兵力只够守城,而且郡国军,背嵬军,白?军各有主将,意见不一是很大的问题。

就如现在,吕布并不把颜良文丑之辈放在眼里,认为该主动出击,把战线前移到鬲国和绎幕一带,利用骑兵的优势,在野战中依据骑兵的优势歼灭袁绍军。

然岳飞却不这么想,他们的优势应该是依城而守,而非骑兵,马蹄铁和高桥马鞍的秘密早就不是秘密,连西北军都渐渐普及,更何况袁绍。

“诸位,不如让老夫说一句?“

杨业已经不是杨家军主帅,但他的职务仍是中郎将,孙策只是赞同了杨家军由杨延平来接手,但后续会怎么安排这位老将,还没有想好。

“袁绍兵力强盛,颜良文丑成名已久,久负沙场盛名,麴义的先登营,更是击败了公孙瓒引以为豪的白马义从,加之有八万部属,我军看上去相教甚远,但打仗可不是比名望,更不是比战绩,而是临场发挥,随机应变”

“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不足为惧,麴义刚愎自用难成大器,辛评溜须拍马之辈,我军胜出其右者比比皆是,有何畏惧?”

杨业前面的话听得吕布不是很开心,可话风一转才明白,杨业这是先扬后抑,不由多看了这老小子一眼。

孙策离开青州后,实质上官职最大的应该是鲁肃,青州刺史,掌一州军政。

然这里是青州,是孙氏的政治中心。

就好像现在首都所在省份的高官,除了他以外,还有首都的市长、军区老总、政协、最高检、国安部、等等。

因而,鲁肃在此的话语分量并没有多重,非战时还要考虑到锦衣堂、廉政署等四大核心机构,何况现在还是战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四章 袁绍找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