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玄幻奇幻>传奇炼狱>32.闹元宵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方式庆祝。今晚,如此良辰美景,我们院子里的人也免不了要出门去热闹一番。早早地吃完晚饭,张氏留下看院子(她身体不舒服),其他人都涌向大街上了。万人空巷,闹市区的一条街倒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和风茶轩就在闹市区,所以,诚品带着我们大家直奔和风茶轩来,诚品,月牙,诸葛董事,刘阿姨和我就这么几个人紧跟慢赶着,与人摩肩擦踵,生怕走散了。

我们一行人,立在和风茶轩的二楼,凭栏而眺,一年一度的盛况,精彩纷呈,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心潮澎湃。闹市区一条街,加上左右两边的次街道,都汇聚了许多人,有年轻男女手挽手,有夫妻双方一手拉一个孩子的,有仆人扶着老主人的,有闺蜜好友喜笑颜开的,有文人雅士评足论道的,有生意人家大嗓门吆喝的,三教九流,男女老少,各色人等看都看不过来。街上张灯节彩,各种灯笼争相竞放,把夜晚装饰得如同白昼,就像一个梦幻喜乐世界。哪个生意人家门前的灯笼新奇夺目,就能留下客官驻足,或者进店铺里消费。

东边有文人雅士出门赏月,喜猜灯谜,竞买灯笼;西边有父母带着小孩在放冲天烟花。抬头仰望,一朵接着一朵烟花在夜幕中竞相绽放,与明月争辉,令路人赞叹不已。这个时代竟有如此炫丽的烟火,我就问刘阿姨。

“刘阿姨,这种美丽的烟火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有了?”

“夫人,你有所不知,关于烟花爆竹的发明,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呢。是关于‘爆竹祖师’李畋(同田音)的故事。相传在1400年前,南川河两岸时闻有人被山魈所害,连唐太宗李世民都被惊扰得龙体不安,遂下诏全国求医。出生于湖南浏阳南乡大瑶的李畋费尽苦心研制出爆竹,它不仅用来驱祟避邪,保护一方平安,更为太宗驱镇邪魅。李畋救驾有功,因此被唐太宗敕封为‘爆竹祖师’。“

原来如引,民间传说反映了中国人民美好善良的愿望。后来查阅史书,据史书及相关的文学书籍记载,在唐朝已有了烟花的发明,在北宋宣和(1119-1125年)年间,我国以火药为原料的真正烟花发展成熟,已有了大规模的成架烟火。

明时代,我国爆竹烟花已经很盛行,每逢婚丧喜庆或逢年过节,人们都要燃放爆竹烟花来祭神祭祖,表示庆贺,求神灵祖先保佑全家顺利,万事如意。但是那时冲天烟花价钱昂贵,只有富庶有喜事之家才舍得放。其他人就趁机过过眼瘾。

这时主街上,行人自愿让开一条道,因为有耍龙由南向北而来,敲锣打鼓,鞭炮齐鸣,这支队伍往一家一家店铺里钻,讨一些开市吉利钱,耍龙队伍周围跟着许多大人小孩,起哄,叫好,鼓掌的,好不热闹。

年年过元宵,元宵节目年年大体相同,比如看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汤圆),耍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打太平鼓等等传统民俗表演。看这些不过是凑个热闹,没有什么新鲜的,我早已过了那个“新鲜“的年纪了。

逛了一会,我正准备返回住处时。只见,东边一个休闲娱乐广场,那里聚集了许多人,有人在敲锣打鼓,“锵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隆咚锵——“

“好!好!好!”

“噼哩叭啦!”

叫好声,鼓掌声此起彼伏。看那个阵势,好像是杂技表演。有杂技表演,是我最喜欢看的,也是大众最喜欢看,因为迎合了大众猎奇心理。

这里围了许多人,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有些大男人的脖子上还骑着一个小孩。就好像场地中央有什么大磁铁的东西,把所有人的脖子脑袋牵引着往中心拉。我着急,没有位置看了,看不到啊。

突然,听到诸葛董事大声嚷道:“大家让一让,让一让,我也是表演师傅啊,可别把我挡在外面。”

这时呼拉拉,大家不约而同地让开一条道,让诸葛董事这个小师傅带领我们一行人进去了。诸葛董事对我耳语几句:“母亲,我去给大伙表演一下魔术,保证引得满堂彩。”

我惊奇地问:“你会无中生有了?“

“是的,呆会瞧我的。“

他喜哈哈地从侧边绕过去到后台找管事说话去了。

“走过路过,快来瞧一瞧,看一看,140多斤的大汉,能用五体同时钻过铁圈,前所未有,闻所未闻,今天必让大家大开眼界。“这是一个妇女提着一个大话筒(纸壳做的)在吆喝。说完又是一阵紧锣密鼓,搅得人精神亢奋。所有人瞪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脖子就像长颈鹿一样伸长再伸长一点。还有后来者,削尖了脑袋往人群缝里钻。

此时,正在表演的是一个壮汉,光着上身,1.7米个子,140斤的身材。先用一个钢圈从双脚底套上来,放置膝盖关节处;然后,把大脑袋往铁圈里塞,看那情形,首尾怎么能合在一起,身体太大,铁圈太小,完全不可能的事,我们所有人的心情非常紧张,大气不敢喘,看表演者死命伸着脖子往圈里蹭,我的心都跳到嗓子眼了,但是,经过他一分钟的努力,头终于伸进去了。

“好,现在,我们的演员把头伸进去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真心不易,请大家用掌声鼓励一下吧。“主持人说。

于是,又一阵“噼哩叭啦“的声章和叫好声。

“下面,精彩继续,请看我们的男演员把两条


状态提示:32.闹元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