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事太监薛公公领路,太子元朔、帝师凤沉璟、长公主元胥一行人等迈入华萼居。
这华萼居前牡丹开得尤是烂漫,殿中紫色帷幔布置雅正,香炉之中青烟袅袅。太后端坐右首,一袭绛紫银丝宫装,偏侧另有一妇人,便是平硕王妃,太后侄女楚宜兰。
谈论间,正说着楚正风不辞而别,倒是让这王妃不甚尴尬,她这个弟弟,这么多年在朝堂,从未如此,那日她与太后在城楼目送他远行,心有戚戚。
“哀家始终觉得此事并不像表面上看得那么简单,而楚城却又不肯多言,看来别有隐情,凤大人,你觉得呢?”楚太后放下青瓷茶杯,转而问向凤沉璟。
“臣不才,怕是楚大人对陛下的决定心有不满,才回如此意气用事,毕竟只有一个儿子,寻常家雉鸟护雏,都是一个道理。可君臣毕竟是君臣,情理不可灭,朝纲不可乱。委屈了世子,换个君臣和睦。”
众人宽慰着楚宜兰,“委屈了元朝,过些时日过去了就好了”,楚宜兰听了,倒是淡然,只应首附和着“他多些历练也好,无碍”。
楚太后朝太子那方望去,又问,“太子,你觉得呢?”
元朔倒是说得随意“我也觉得璟哥哥说得对”,众人听了,呵呵地乐了,长公主元胥笑道:“皇弟年幼,看来对帝师颇为信任啊。”
说到此处,听明白话中话的人都不敢多言,只见太后端起青瓷杯,轻轻嘬了一口香茗,缓缓道:“是啊,他二人今日是师徒,他日是君臣,却又像至亲,如同元胥你教导先太子元望一般。”
太后说完,凤沉璟立刻跪地,“臣惶恐”。
众人敛息,宫中的人都知道,先太子元望早逝,但当初幼年之时,由长十岁的元胥公主教导,二人姐弟情分自然深厚。元胥公主听了,脸色如旧,不见波澜,颔首道:“皇祖母说的是,其中心血凤大人自然费了不少。”
话中有话,周遭的侍女早就将头又低下去了几分。倘若长公主质疑帝师与太子的关系,那么太后这一句,便将长公主的心思驳了回去,当年公主如何对待先太子,就如同如今帝师的态度,这元胥公主自然也是明眼人。而对于帝师而言,皇家的信任是立足之本,师徒之情再真切,终究不过是君君臣臣,又怎可能真的高于血亲骨肉的关系呢?试探也罢,驳斥也好,这楚太后可不是那么糊涂的人,宫中多少事,都经了她的点拨。
旧事不提,众人便开始商洽仲春围猎出游的事来。凤沉璟又将今日朝中礼部各项事宜、兵部人员安排调遣等一一详述,太后也差总管太监薛公公一应记下,调配后宫出游物资。
看众人一一退去,太后楚氏徐徐又道:“凤大人,留步,与我说说元朔的课业吧。”
凤沉璟略滞了一步,回过身来,便见这乾康的建颐太后从华座上徐徐起身,巍然立于殿中,银边描凤长袍拖坠于毡毛百花长毯上,胸前祖母珠串悬于颈上,再往上,精致的妆容衬出一国两朝母仪天下的风范,那双黑眸矍铄而深邃,凤冠上的金珠垂挂与两边耳侧,随着她的步履,环佩铮铮,清脆传声。
眼前的建颐太后亦如当年那个提拔他的楚后,凤沉璟未及思量,敛袖跪于地上,“臣,遵命。”
太子随元胥公主一众出了华萼居,准备步向宫道的轿撵,见她一脸凝重,屏退下随从,似有若无地问道,“皇姐是在担心元朔未及时完成凤哥哥的课业,要受皇祖母的责备?”
元胥凝神走着,却未想到这个皇弟这么问了,“朔儿自幼聪颖,不必过忧。”“那皇姐担心的是谁?”
元胥愣了愣,停下了步伐,回望这锦绣牡丹簇拥着的华萼居,定了定神,“未曾忧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说完面容不改,继而又缓缓走去。
鼓楼又响起了钟声,沉厚而又绵长,日薄西山,夜,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