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启呢?“启”就是“开”的意思,即打开、敞开、释放出来。《尚书·说命上》记载:“启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大致意思:敞开你的心扉,温暖我的胸怀,如同药到病除。)这里面的“启”就是“打开”的意思。在整个汉代,因为汉景帝名讳“启”字,所以官府没有“启”这种文本体例。到了曹魏时期,宫廷中一些来往信札,开始称作“启闻”,而且在一些奏本最后,还会附言“谨启”。晋代以来,“启”这种文体特别盛行起来,并兼有“表”“奏”的功用。在论说国家大事方面,“启”像是“奏”的枝条,而在谦让谢恩之际,“启”俨然成了“表”的主干。所以说,启作为一种文体,能够宽严适度、简洁明快而且拒绝浮夸,这就是他的特色,也是他的基本要点吧。在呈报朝廷的奏折中,还有一种特殊而又特别的规定,这就是必须要保持中肯确切的文本格式,专称叫作“谠言”。
何为谠呢?谠的本意是直言,就是不偏不斜的言论。《尚书·洪范》上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大致意思:王道只有公平公正才可能公开畅通无阻。)所以,标识为“谠言”的奏本,旨在提醒必须中正而不能歪曲事实。《汉书·叙传第七十上》记载,汉成帝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吾久不见班生,今日复闻谠言。”(我很久没见到班伯,今天又听到直言了。)这里“谠言”就是“直言明说”的意思。
在汉朝期间,还设置过一个名为“八仪”的精通音乐的部门和官员。他们的职责,类似“闻乐知政”的实践者,对于天文、地理和人间可能预示吉凶变化的征兆,都会秘密呈报皇帝,而且像这样一种奏本,都是被密封在黑色袋子里,被称作“封事”。另据《史记·晁错传》记载,当年晁错跟随济南伏生学习《尚书》后,专门给皇帝汇报此事,并称作上“便宜”。随后,凡奏本称为“便宜”者,如同“封事”一样,都属于秘密性的奏启。《周易·蹇卦·象六二》说“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作为大臣战战兢兢而举步维艰,不都是为了自己啊。)所以,凡为臣之道,就在于正直敢言啊;另外,《礼记·中庸》说“其人存,则其政举。”(忠诚道德的人存在,政治才可能清明。)因此,作为通达宫廷的奏启,究其根本所求,也就不言而喻了吧。
总而言之:有司清白靠正直,整饬风纪须监察。奏启笔锋如干将,墨色凝重似断肠;刮骨袪毒为活命,谗言害人断生路。出谋划策阴阳事,从来胜任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