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以国家形式组队,但是,比赛却并不是以队为比赛的敌对单元。所有人与谁成为对手,那要自由抽签决定,也就是在抽签之前,谁也不晓得自己的第一轮对手会是谁。这也是为了确保公平以及融合的需要。
当第一轮比拼之后,将淘汰掉一半,剩下的又抽签进入下一轮。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最后角逐出四强,然后再争夺冠亚季军。
这第一天,除了举行一个开幕式以及抽签之外,就只有三场比赛。
第一轮抽签,陈康杰的运气还算不错,他抽到的是一个来自德国的留学生。这个留学生以前中学的时候练过拳击,因此他也报名了。
说陈康杰运气好,是说他没有抽到自己人。对陈康杰来说,只要不抽到自己人,那就算是运气不错。要是自己一开始就将一个自己人打下去,那无疑是实力的一分损失,而且,他也有些下不去手。
这样说,并不是就是指陈康杰具有民粹主意,是个严重排外的人。他对练习拳击的这位对手也未必就下得了狠手,只是相对来说,他更喜欢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交流而已。这样说是不是有点显得太虚伪了?总之他就是这样的,或许这与他不喜欢那种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人有关。
第一天的三场比赛,并没有陈康杰,他的比赛被安排在了次日。
可能是因为初赛的原因,前面三场比赛让不少人觉得没有什么看头,对战得并不激烈,似乎,大家都还在找感觉,都还在一种试探和摸底的阶段。
不过,在陈康杰看来,前面作为引子的这三场比赛,还是有一些特别的意义的。
这三场比赛,其中两场是国内学生对阵留学生。让人遗憾的是,那两名国内学生竟然都输了。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其他同学看来,那两名国内学生缺乏进攻性,一味的被动挨打。而在陈康杰看来,他们的输,不单单因为身上的护具束缚了他们的活动,而且他们的套路,一定情况下也桎梏了他们的能力。
为了防止比赛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学校医务室派出医护人员全程守候之外,所有参赛的各国选手都要穿戴护具,保护重要的头部,胸口等,手上也要戴上手套。
这样的一身行头,固然有对双方的保护在里面,但是实事求是的说,这对国内学生其实是一种不太公平的限制。就拿那个向观奇来说,他是练太极拳的,要他在身上套上那么多冗杂的东西,他还怎么表现他的轻盈以及灵活呢。
至于套路,那对他们来说多多少少也算是一种制约。拘泥于长年累月练习的套路,反而使得他们失去了那种进攻的直接,最后就显得笨拙和被动了。
而与他们对阵的,一个是来自南韩,练的是跆拳道,一个是来自美国,练的是西洋拳。
跆拳道和西洋拳,虽然也有自己练习时的重点套路,比如跆拳道注重水平踢,在踢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有挥拳动作,但是相对来说,他们的这种套路要简单一些,也要直接干脆一些。并且,无论是练跆拳道的还是练西洋拳的,都十分适应这种网格内,穿戴护具的比赛形式。这让他们一开始就占了一些优势。
看了这机场比赛,让陈康杰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比他提前几十年在西方风靡的华人—李小龙。
李小龙的最大成就在陈康杰看来,并不是他电影明星的身份,作为一个演员,他很出名,也很受人追捧。然而,这比起他武术家的身份,比起他创立的截拳道来,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作为一名年纪轻轻就创立一门武学的武术家,李小龙的才华,他的思想以及人生哲学都是更吸引人的。起码几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他谈论更多的并不是他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而是其电影中展露的武学以及他的思想和智慧,这些东西不太会被时间说淹没,反而散发出逾久弥香的气息。
截拳道是一个区别于传统武术的新门派,其核心思想就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这点陈康杰与他是很像的。李小龙的“有法”其实就是“无法”,意思就是他的招式就是没有招式,通俗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招胜有招。而以无限为有限,那又是另外一个思想境界的升华了。陈康杰能勉强做到的,也就是以无法为有法。
陈康杰并不像李小龙那样是一个沉迷于武学的人,因此他的境界估计是达不到以无限为有限那种程度的了。
陈康杰师从与庹志寒,而庹志寒并不是属于某一个传统的武学门派,或许他开始的时候学习过军体拳或者军中格斗术。但是后来,他的本身应该就是来自于每一次激烈的要命的搏斗和厮杀了。
在那种每一瞬间都可能会要命的搏斗和厮杀中,怎么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速的对对方实行有效的致命打击,就成了一个关键。
因此庹志寒在教陈康杰的时候,更多的是在教他的一个反应速度和应变,当然,身体的强健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强健的体魄,所有的一切就只能停留在脑海里,根本发挥不出来。
而陈康杰后来练习的《力鼎武经》,有点属于内功心法的味道,其着重点就是增加陈康杰身体内的力量以及在身体每一个部分的调和下,加快他的速度。
李小龙曾经说过,他的特性就是,在对方对他发起攻击的时候,他不但可以本能的采取应对措施,而且,在对方能击中他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