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我是奉先>第三百六十九章 海纳百川

有水军的兵士进来报告说,前方就是黄河的入海口,也就是水军的利津大寨所在。

船队就要离开黄河,驶入大海了。

吕布邀请众人随他一起到甲板上看看这不一样的风景,各位军师虽然都是初次乘船,不过早已吐啊吐的习惯了,晕船的影响已经不大了,当然跟黄河入海口风浪很小也有关系。

众人登上楼船最高的一层甲板,举目望去,左右都是浑浊的奔腾的河水,临近入海口,河道变得极宽。

右手侧远方的河岸之上,是一座壮观的气势恢宏的水军大寨,高耸的寨墙,比寨墙还高的箭楼,寨墙上插满了大汉军旗和水师的军旗。

有一队高大的战船,正从大寨中驶出,这是来迎接吕布等人的渤海舰队。

黄河到了此处,流速越来越慢,泥沙沉淀,河水正在变得清澈起来。

迎着东方升起的朝阳,吕布的船队正在驶入汪洋大海,远方出现了一条泾渭分明的黄河与大海交汇的黄色与蓝色的分界线。

舰长告诉吕布,这分界线并不是经常能够看到的,只在海水涨大潮的时候,才会出现。

吕布也是生平第一次见到这壮阔的景象,上一次环游渤海,并没有关注过。

果然是海纳百川啊,站在船头,看这海天一色的奇景,让人怎不感叹,天地之悠悠,岁月之沧桑!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老毛病又犯了,一首古诗脱口而出。

旁边的诸葛亮、司马懿都交口称赞,主公做的一手好诗!

要是如吕布这种厚脸皮的人,也忍不住脸红啊!

随着渤海舰队的加入,吕布等人更换了旗舰,毕竟渤海舰队的楼船更加适合海上航行。

这些楼船和斗舰都是用龙骨法,水密隔舱等新技术建造的,更经得起大风大浪。

舰队向东航行,渤海湾内还算风平浪静。

舰队先航行至辽东半岛,割据辽东的公孙度早就接到消息,第二次乘船出海,登上旗舰,来拜谒吕布。

吕布热情接待与他,几年不见,公孙度更加苍老了不少,满头白发,步履也没那么坚定了,需要别人的搀扶,他还带来了他的儿子公孙康。

他向吕布汇报了辽东这几年的近况,公孙康打败了高句丽人的几次挑衅,并且彻底征服了朝鲜半岛南端的三韩王国。

辽东局势依然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他说自己已经老了,打算将位子传给公孙康,公孙康这几年都在帮助他打理政务和军务,早已不是当年虎牢关时的冲动的毛头小伙了。

公孙康谦恭的表达了自己对吕布的景仰之情,以及愿意为大汉镇守辽东这苦寒之地的决心。

吕布早就通过情报部的渠道掌握了公孙度家族的具体情况,原先公孙度还有几分野心,妄想自立辽东王。

可是在见识过中央军的强大之后,特别是吕布拥有了强大的水军,可以轻松的输送大军登陆辽东半岛,他就彻底死了自立为王的心思,老老实实的当他的辽东郡太守。

就连他自封的平州牧都已经取消了,甚至在这几年,他陆续的交出了右北平郡和辽西郡的控制权,以表明他没有二心的立场。

所以吕布对他还比较信任和宽容,他想传位给儿子公孙康,吕布并不反对。

吕布好言安抚了他们父子一番,并且准许辽东子弟如长安的学堂学习,甚至可以报考中央军校。

毕业之后愿意留在中央的,可以和各州郡的子弟一样参军入仕,让公孙度父子吃了一颗安心丸。

接见过公孙度之后,吕布的舰队继续向东航行,在绕过山东半岛的成山头之后,才转向南方,前往此行的目的地-胶州湾。

距离胶州湾还有几十海里,迎面就驶来了一支舰队,雪白的风帆挂满了三根高大的桅杆。

每一艘船的长度都超过了二十丈,宽也有五六丈,船身有着楼船所没有的优美线条。

船首低矮,长长的船身之后有着一座高耸的船尾楼,船舷也比楼船的船舷高出一大截。

水面甲板以下的船体,明显收窄,呈倒三角形,不似楼船那么宽大,阻力更小,船速更快。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船的左右两侧水线之上,明显是两层甲板,打开了上下两排窗口,一个个粗大的圆柱形的黑铁物件伸出窗口,有点像放大了许多倍的火枪。

吕布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又穿越了,穿越到了那个黄金的大航海时代。

不过他很快就看到了桅杆上高悬的大汉军旗,以及刚刚响起的熟悉的号声,这是自己的舰队。

原来这些大帆船就是胶州湾造船厂按照吕布描绘的草图,结合楼船、斗舰的建造经验和日新月异的造船技术,打造出来的新型军舰,中国大帆船。

和后世著名的盖伦大帆船或者叫西班牙大帆船很像。能不像吗?吕布的草图画的就是西班牙大帆船。。。

第一批建造的这些大帆船还带有试验性质,吨位不大,只有五百到六百吨,所以从吨位和体积上看还没有原先的楼船大。

可是它们的航速和适航性能却不是楼船能够相提并论的。

新帆船保留了一定数量的桨手,以便于逆风时候的机动,毕竟对于风帆的使用还处于摸索阶段,逆风的时候不能全都依靠风帆提供动力。

不过最革命性的变化还是在于它搭载的超级武器,那可是真正的终极兵器,海战和陆战的王者,火炮。

这可不是迫击炮那种小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九章 海纳百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