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离开皇都的时候,萧惠一脸的不舍之意,在旁人看来,就像是韩王爷不舍得老朋友一般,其实蛮不是那么回事,未央去了萧惠家里做客,当然是萧惠力邀的,只是未央一眼就看到了一副字,那副字挂在中堂上,想看不到都难。
那副字,叫做力命表,小楷法帖,文凡行,书法古雅、研美,让人一见倾心,再见难舍。
未央是什么人?好东西都想扒拉回家,自然不会放过,他也不开口,只是站在那里,摇头晃脑道:“臣繇言:臣力命之用,以无所立,帷幄之谋,而又愚耄。圣恩低徊,待以殊礼。天下始定,帅土欣戴。唯有江东,当少留思既与上公,同见访问。昨日见,复蒙逮及,虽缘诏令,陈其愚心,而臣所怀造,膝之事,昔先帝尝以事及臣,遣侍中王粲、杜袭就问。臣所怀未尽,冀益丝发,乞使侍中与臣议之,臣不胜愚,款慺慺之情,谨表。陈间臣繇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死罪死罪!萧惠满头大汗,听到最后几个字,吓得一个激灵,一脸悲愤的上前摘下力命表,命人找来一个精美的檀香木盒,好生装好,带着悲壮而又豪迈的心情,送给了未央。
未央让未珩拿好,笑道:“王爷厚赐,自当铭记在心。”
萧惠很想说,您倒是谦逊一下,不要了不成吗?
当然不成,力命表是什么?这是钟繇的书法,世所罕见,就算是比之书圣王羲之父子,钟繇的名头,也丝毫不逊。
钟繇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其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张怀瓘书断说:“元常真书绝世,乃过于师,剐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他写得最好的是楷书,宣和书谱评价说:“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由此可见,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其实,钟繇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并不限于一家之学。据宋代陈思书苑菁华记载,钟繇少年时就跟随刘胜学习了三年的书法,后来又学习曹喜、刘德升等人的书法。因此,钟繇与任何有成就的学者一样,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
在苦练的同时,钟繇还十分注意向同时代人学习,经常与曹操、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人讨论用笔方法问题。钟繇不但自我要求严格,对于弟子门生也同样以严要求。对于儿子钟会,也常常百般劝诫,钟会最后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钟繇、钟会父子被人们称为“大小钟”。
为了一部蔡邕笔论钟繇不惜夜半挖韦诞坟墓,可见其人对书法的痴迷,达到了什么程度。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南朝刘宋时人羊欣采古未能书人名说:“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所谓“铭石书”,即指正楷,“章程书”即隶书分书,“行押书”指行书。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一般地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
这力命表,就是“五表”之一,极为珍贵。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旭、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总而论之,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和东汉的张芝被人合称为“钟张”,又与东晋书圣王羲之被人并称为“钟王”。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未央不是书法大家,自然看不出这是不是真迹,但是他又羽箭在手,坚定一下年份,就能猜出来,这就算不是真迹,也是极为珍贵的拓本,自然不能错过。
平白得了一副钟繇的力命表,未央心情大好,出了皇都,对三个弟子说:“你们想去哪里?为师带你们过去。”
未珩当即道:“师父,尝闻苏杭富庶,天下少有,弟子想前去一观。”
赵宗旭却道:“弟子觉得应该先去暨行书院,在哪里饱览群书。”
赵曦却摇头道:“师父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弟子觉得咱们应该去桂林看看。”
三个弟子三个说法,未央顿时犯了难,不过这难不倒他,他笑呵呵的道:“咱们抓阄决定,如何?”
三个小家伙面面相觑,觉得靠抓阄决定,实在是太过儿戏了,不过师父都说了,他们也没的说。
最后的结果,便是去书院。
未央也想去显摆一下自己新得的力命表,于是随手把三个小家伙弄睡着了,然后御箭而行,不多时,便来到了书院。
对于此,三个小家伙颇有微词,他们认为,不应该让他们睡着的时候赶路,这样会错过许多的风景,这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未央一概不理,置若罔闻。
到了书院,自然是要显摆的。
未央拿出那副力命表,几个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