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鸡啼鸣,晓阳初现。
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一队队百姓早早排成了队伍,昨夜各个县衙就下发了通知,里长通知到各家各户,说是要征收民夫,工地管饭,只要能吃,管饱,而且每天一斤粮食,十文铜钱。
十文铜钱算不了什么,但是一斤粮食,让所有的百姓都轰动了起来。
一个n,每日能活下去,最少要三两粮食,一斤粮食,足够一个三口之家果腹了。
更不提工地上还管饭,这就让很多人恨不得立刻开工,好有粮食银钱,让家里妻儿老小不至于饿死。
大家翘首以盼,可是迟迟不见队伍前面的公房开门,不由心中惴惴不安。
大家心里都毛毛的,朝廷别又食言而肥,那一家老小只能出去乞讨为生了,就算是不死,也不会好过。
大约早上九点,公房终于开门了,一个身穿公服的衙役站了出来,张口叫道:“天下集团招募民夫工匠,寻常民夫,在左手边报名,有手艺在身的,右手边报名,务必把自己的技艺说清楚,听从安排。
人家说了,有手艺的,要是干的好,待遇还有提升,若是大匠层次的高手,每月钱百贯,粮百斗。
听清楚了吗?清楚了就排队吧!”
现场顿时乱哄哄的,大家开始分开排队,右边的报名百姓,明显比左边少,至少是九比一的比例。
远处,未央与潘肃坐在一个茶棚里喝茶,说是喝茶,实际上茶水根本就没动,他们就是过来看看的。
“二郎,何必这么麻烦,还要一一登记,直接仍在工地上开干就是了。”潘肃一脸的不耐烦,身为大宋顶尖的纨绔,顶尖的富豪,自然不乐意来看一群泥腿子。
但是未央却乐在其中,高手在民间的道理,他比谁都清楚,尤其是这个时代,想他建个蓬莱,就发现了数位大匠,无论是刘老大,还是范无稽,如今在蓬莱都是赫赫威名。
蓬莱才多大,当初又是那么的贫瘠。
扬州等地,繁华富庶甚至十倍于蓬莱,若是没有几个好手,打死未央都不信,大浪淘沙,总有一些天才人物被埋没在乡间。
既然要搞大,那么久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野有遗贤,这可是大罪过,不弄出来创造财富,那才是真正的浪费。
“老潘,蓬莱是如何建成的,你不会不清楚,一股脑的仍在工地上,吃喝拉撒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事情林林总总,总要有人负责。
再说了,分工的威力,你又不是没见过,把这些人打乱重组,才能提高效率。”
潘肃百无聊赖的把玩着手中的一块玉珏,闷着头不说话。
让他花钱可以,纨绔嘛!干的就是这个。
但是让他布局细微,这就不是他擅长的了。
这也是他佩服未央的地方,人家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事事都做好了准备,就算是出了一些纰漏,也能及时补救,这才是有才能的人。
至于咱这纨绔嘛!还是老老实实的花钱吧,省的操心这些闲事。
“那二郎,那些田产怎么办?”
未央笑道:“还惦记着呢?”
潘肃赶忙道:“只是关心一下,并无贪恋,二郎莫要想岔了。”
“百姓手里的田产,就交给他们自己打理,至于无主的田产,则实行井田制。”
“井田制?”潘肃大惊,未央这是要玩王莽的故智啊!
当年王莽篡汉,锐意进取,改革分田,玩的就是井田制,只是到最后玩脱了,把自己玩死了。
归根结底,还是冲击了世家大族的利益罢了。
未央能成吗?
未央看出了潘肃的疑问,他笑道:“一块地的产出,总是有高有低,不如集中起来,分田之后,按照计划进行种植。
比如兖州,适合种小麦,那就计划好,由我们统一制定计划,该种多少,该怎么种?”
潘肃踟蹰道:“若是老百姓不愿意种呢?”
老百姓愿意吗?自然是不愿意的。
一般人拿到了田,就随意种植,看什么产量高种什么,还要留一块菜地,给自己种菜。
有的人拿到了田,甚至直接就投献到了世家之手,做了人家的佃农,为的就是避开朝廷的田税。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国情如此,大势滔滔,难以更改。
“所以啊!我们不直接授田,先租用,慢慢返还。
比如一家人指定耕种一块田地,我们每年给他收成的一部分,约定三五年,或者十年时候,田地归他们家所有。
如此以来,不禁能避免百姓投献,还能避免他们胡乱种植,毕竟种习惯了一种东西,再改过来,就不容易了。”
潘肃皱眉摇头道:“不明白。”
未央翻了个白眼,尽量简单明了道:“有的地方需要小麦,有的地方需要青菜,有的地方需要稻米,有的地方需要红薯,不一而足。
一州一县,尽量种植同一种作物,这样无论是收割还是贩卖,都能形成规模。
一旦形成规模,那就有了抵御天灾的能力,这一点你应该清楚。
从登州至扬州,各州县地理不同,天气不同,不可能都种植同一种作物,所以需要互补。
我们所要做的,还是老本行,从登州至扬州,形成产销**,富余的产物,还可以销往外地。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一旦这些人习惯了这种模式,那么就算是改种,也几乎没有多少人去做了,就算是有一些,已经无伤大雅。
穷长良心,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