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好词!”
未央回头,一个十岁的少年赞赏的看着他,一脸崇拜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关系呢。
“这位兄台请了。”
未央一身儒衫,十三岁的年纪,却身量极高,再加上容貌刚毅,像极了十五六岁的少年,不认识的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年纪。
他身边跟着苏八娘与未烟,还有李思甜。
这三个小姑娘年纪虽但是却容貌迤逦,妥妥的美人胚子,尤其是苏八娘,十二三岁的年纪,正是女孩子最天真烂漫的时候。
未央含笑道:“兄台请了,在下未央,携三位妹妹前来游玩,不曾想惊了兄台雅兴。”
那少年很是俊美,一张国字脸,很有看头。
“在下王安国,临川人士,游学至此,刚刚听未兄作词,立意新奇,极为华美,甚是欢喜,没有打扰为兄吧?”
未央神情微异,王安国啊!临川人士啊!这家伙不是王安石的弟弟吧。
“王兄,敢问认不认识一个叫王安石的?”
王安国一愣,旋即笑道:“王安石是我二哥,去岁刚高中进士,如今在朝为官。”
说到自己的大哥,王安国明显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一脸的崇拜,王安石今年才二十几岁,治学严谨,颇有大儒风范,已经有通儒的名号传出,乃是不可多得的奇才。
至于王安国,虽然不及二哥,但是这也是一位名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可见王安国虽然被王安石的锋芒盖住,但是依旧不俗。
“原来是平甫兄。”未央笑道:“令兄一代大才,早晚会出人头地,平甫兄也是贤才,将来出将入相,也是一段佳话。”
王安国好奇的看着未央,这人似乎对王家很熟悉啊?一般人也就知道王安石罢了,对于自己,很少有人知道,随便结识一个人,竟然就知道自己,真是太奇怪了。
未央看出王安国的疑虑,解释道:“平甫兄,小弟家中有个长辈,与介甫兄相熟,所以才知道平甫兄的一些家事,并非小弟刻意为之。”
王安国哦了一声,似乎不以为意,欣然笑道:“还未请教未兄字为?”
未央赧然,这个时代的人,都是有名有姓有字,还有号的,他年纪太还未及冠,自然没有字,虽然不一定非要及冠才有字,但是似乎被人都忘了这事,一直叫他未央,或者二郎。
年纪小的时候这样叫可以,年纪大了就不行了,未央琢磨着,自己是不是该取个字了。
“平甫兄,小弟年纪尚幼,还未取字,见笑了。”
王安国笑道:“取字乃是大事,自然要慎重。你我今日偶遇,也算是机缘,不若一同游园如何?”
说起来苏州园林名噪天下,那是后世明清时代,这时候的苏州,园林虽然也是冠绝天下,但是比起后世来,还是差的远,所谓的游园,不过是几个在未央眼中破破烂烂的园子罢了。
要说风景,还要说蓬莱,被未央建造的精美精致,比后世苏州一点都不差。
不过未央来苏州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游园,能与王安国结识,也是一件好事。
四人结伴游玩,其乐融融,尤其是没见过世面的未央与李思甜,一路上唧唧咋咋,跟小麻雀似的,反而苏八娘自幼跟随苏老泉云游天下,见识不俗,加上这一家子都是顶尖的天才,苏八娘甚至能做出几首小诗,惹人侧目。
未央更是欢喜,说实话,这次三个小姑娘能跟着他来,还是大嫂杜纤云与几个老头的意思。
苏八娘与未央年龄相当,又天生丽质,心思灵巧,极为讨几个老头的欢心,更是把苏八娘当成了亲生闺女看待,让苏八娘过来的意思,不言而喻。
。。。。。
庆历三年,七月中旬。
江南的天气惹得令人不堪,青楼茶楼便成了消遣的最佳去处,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茶楼酒馆还有青楼等娱乐场所的话本,突然开始说起了儒林轶事,什么严监生死不瞑目、严贡生狡诈无赖、王惠升官当和尚、蘧公孙入赘、娄公子纳贤、马二先生遇“神仙”、匡超人得志、真假牛布衣、三名士不随俗、沈琼枝斗盐商、书画琴棋四奇人等等。
这些事半真半假,很是受到大众喜爱。
过了不久,忽然有人说起了孔末乱孔的故事,因为有前面儒林轶事的完美铺垫,大家都是当作一个笑话来看,根本就不在意。
起初故事只是寻常,但是说到孔末追杀孔仁玉,来到张家,张姥姥交出孔仁玉这块之后,一件件极其隐秘的事情从说书人嘴里说了出来。
慢慢的,说书人把整个故事完完整整的讲了一遍,只说是自己寻到了一本古籍,根据古籍改编的。
一时间士林大哗,士人们义愤填膺,竟然以话本污蔑孔圣人一脉,就是侮辱孔圣人,简直就是令人发指,此人必须杀了。
当所有人都在找说书人的时候,却发现,那人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但是数日来的故事,却已经传了开来,老百姓才不管你们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如何争斗,他们只当作茶余饭后的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