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玄幻奇幻>公诉先锋>第二十六章 决战的关键证据

稚嫩清脆的声音在审判庭里不住回响,像一阵阵波浪冲击着吴楷明心里防线。陆有亮等合议庭成员稍微合议了一下,便高声宣布:“合议庭同意检方意见!驳回被告方提出的中止请求,两起诉讼共同存在,本庭现在继续审理津港市人民检察院诉被告津港市第四中学该学校破坏大气和土壤环境,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侵害一案!”

吴楷明手低一紧,知道好不容易安排吴爱梅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这招,也已经无法拖延这公益诉讼的进行了,陈校长那边时间愈发紧迫了,而且今天媒体众多,这件案子在网上发酵起来,对陈志军的形象来说,更难善了,他问自己,难道真的只有服软,和检方调解了吗?

吴楷明却又坚定的想到:“不,还有机会,只要那份跑道符合国标的鉴定报告没有被攻破,就还有力挽狂澜的机会。”

而旁听席上的张睿明松了口气,张靓表现不错,顶住了吴楷明的乱战,接下来就是按步骤对付上次那份鉴定报告了。

接着,回到质证程序,在主审法官陆有亮的主持下张靓开始就这份被告方上次提出的鉴定报告开始质证:“……总所周知,聚氨酯类是目前市场占有量最大的传统型材料,也是近期‘毒跑道’的主角。额塑胶跑道气味主要来源于聚氨酯(pu)胶水中有可能出现的氯化物、残留的游离二异氰酸酯(tdi)、部分溶剂(甲苯、二甲苯等)的残留、残留的有机铅、黑色颗粒中的残留硫化物、溴苯类添加剂……”

“等一下,你们检方不需要说的太详细,具体的化学名词和工艺流程等等可以在呈上来的质证意见中体现。”陆有亮为了庭审的流畅程度,打断了张靓的陈述。

“好……好的,审判长,我简……简要讲一下,”张靓还没有完全适应庭审中残酷的诉讼争斗,被法官打断后神情有些紧张,她翻开资料笔记,张睿明在给她准备好的资料页脚细心的贴了几张随意贴,上面给了一些小tips,就是怕她在庭审中遇到紧张、忘词等等卡壳情况,这张小纸片上是提醒她深呼吸,按1、2、3、点陈述。看到这,张靓感激的望了望旁听席上的张睿明。

接着张靓定了定神说道:“上述这些物质一旦超标,将会导致在跑道上活动的人头昏、呕吐、昏厥、呼吸困难,甚至是癌症、白血病。对方代理人在上次庭审中提出的那份关于四中毒跑道的报告中,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物质检测结果显示合格,但孩子们还是普遍出现症状,这说明现在的跑道又加入了新的有害物质。我们津港市检之前在津港市城建局委托津港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找到了一份关于津港四中塑胶跑道的检验鉴定报告。这份报告中显示津港市四中的塑胶跑道样本中测出来有新的有害物质——多环芳烃。”

张靓一边说,一边递交了这份由检方找出的检验鉴定报告。这份薄薄的几页纸吸引了全场大部分的目光。

“这就是测出来有新的有害物质多环芳烃的检验鉴定报告。是本案的重要证据,是我们检方在本案第一次审判休庭后才找到的,属于新发现的证据,非常重要,足以推翻我国的gb/t14833-2011标准。”

张靓又拿出厚厚的一叠资料,介绍道:“这是我们检方收集的世界上各国采用的塑胶跑道等合成物质的标准和国际标准,其中都凸显了对多环芳烃的严格控制,这是与我国gb/t14833-2011标准的最大不同,这些国外标准是本案的间接证据,能够佐证多环芳烃的毒性,请合议庭采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四中“毒跑道”污染案中,最为严重的受害人吴小琴所罹患的白血病就是因为这项名叫多环芳烃的污染源造成的!”

随着张靓一讲完,审判庭的旁听席席上一片哗然,一直以来苯、甲苯、二甲苯承担了“罪魁祸首”的角色,在各种报道中,人们都是把笨类物质作为“毒跑道”的污染源,因为这是gb/t14833-2011标准着重检测的对象,也就是国标一直以来主要的检测项都是这类物质,而张靓这次提供的新的检验鉴定报告,彻底推翻了国标的标准,指向了一个全新的污染源。

吴楷明心里更加惊骇莫名,怎么会还有第二份检验鉴定报告?这种关于塑胶跑道有毒物质的检验鉴定要求的时间很长,起码要三个月以上,自己是因为早有准备,才能在上次庭审中证据偷袭,而检方怎么可能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做出来?!如果他们和自己一样早做准备,那上次庭审时就已经拿出来了。

吴楷明不相信这份报告是真的,马上向合议庭提出异议:“据我了解,关于合成塑胶跑道有毒物质的检验鉴定要求的时间起码要三个月以上,津港市检察院提交的这份检验鉴定报告很可能是伪造的,检方不可能在这么快在一个月内做出检验鉴定来。”

张靓这时笑道:“我们当然不会在一个月内做出来,这份报告是半年前就有了的,只是当时其中一个参数还未引起人们重视,我们在对照国际上的一些标准后,才发现里面这个参数超过国际标准,这个参数就是多环芳烃。”

“半年前的一份报告?!”吴楷明接过书记员递过来的这份检验鉴定报告,仔细一看,这份报告封面上写着《津港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关于合成材料毒性分析报告》一行字,果然是城建局的下属单位——津港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吴楷明马上翻开一看,委托人是津港


状态提示:第二十六章 决战的关键证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