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什么厉害的朋友啊,最厉害的也就是以前我的王叔——王英雄,但那也已经被我自己弄进去了……还有谁这么厉害?传媒这一块我倒是认识一名时代之声叫叶文的记者……可就算是这个叶文,她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记者,论曝光度,论能量人脉,连王哥你的百分之一都赶不上,而我认识的最厉害的就这几个了,王哥你说的这个能“反败为胜”的高人到底是谁啊?”
王抱一也懒得和张睿明在电话里解释,他直接说道“哎,我当面和你讲,微博这一块的水非常深,我现在就过来找你吧,刚好也和你商量一下,顺便找那个高人!”
“喂喂……”张睿明还想多问两句,王抱一却说完马上就挂了电话了,听着电话那头挂断后的嘟嘟声,他心里是感到又奇怪又荒谬,但此时也只能静静等着,看王抱一是否真的会找了过来。
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张睿明打开微博,浏览了一下最近的相关新闻。果然,和王抱一说的一样,打开他的微博账号,里面与这次影视圈黑幕相关的内容都已经被删除了,连账户都被禁言24个小时,整个微博内容都停留在几个月前,最近的一条微博,都是2月份的,提醒大家出行安全的公益信息。
看到这一幕,张睿明是心凉的摇了摇头,在内容为王的这个时代,话语权早就不完全掌握在那些陈腐老旧的官媒手里,也不像过去的博客时代,几个公知就能引领舆论的走向。虽然自媒体,公众号的崛起,带来了新的一些声音,但实际上,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也意味着公司和宣传部门对监管与控制各种声音,是越发的容易和可实现起来。
因为工作的原因,张睿明接触过许多像“绿坝”“长城”这样的安全软件,他也知道现在很多的话语权,都是掌握在这些控制流量、掌握热搜的大公司、大平台手里,这才导致了人人之间的信息壁垒反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越发高耸起来,即使是在如今这即将到来的5g时代里,也一时难以改观。
不,不能说是“信息壁垒”了,现在应该是“信息圈养”,“信息投食”。
你看得到,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这句话曾经用来形容被称为“无冕之王”的媒体人的一手遮天。而现在,却更适合用在这些大平台,大公司身上。
每个人从打开手机的那一刻,整个内容的接受都是经过了大数据的筛选、分析、计算,然后精准投递,每个人的信息,喜好,偏好,都在信息的网络流里流通运转,所以,每个人都接收到的是自己所喜欢看到的,别人希望你看到的,这也意味了,那些刺耳的、真实的声音,将离每个人越来越远。
就像这次王抱一所发出的呐喊。
张睿明目光流转,点开方晓阮的微博,看到了那所谓的“八问王抱一”……
他没想到,这位以“老派人”自居的大导演,说话居然是这么的“老流氓”,从那字里行间中,都能感受到这位著名导演的怒火,通篇都满是感叹号,一句句都是朝着王抱一近期的频频发炮做出反击。
他从生搬硬套凑了八个问题,先是问王抱一“你口口声声说《无法接通》伤害了你,但里面主角做过的那些缺德事你都做过吗?人物关系你都有吗?你有那个爱说“为人要厚道”的朋友吗?如果不是,那你为什么说这是隐射?这不是碰瓷吗!?”
张睿明看到这第一问,他长久以来的逻辑训练就让他迅速的发现了其中的问题,这是明显的以偏概全啊。不管是法律上,还是逻辑上来讲,“影射”的界定本就是比较含糊的一件事,不可能要求所有项目都符合才叫隐射,如果完全相同了,那不是影射,那是白描。
他接着往下看,满篇都是说王抱一“不敢付诸法律”“侮辱公安民警”“威胁诽谤”“抹杀了中国电影人几十年的付出与贡献”之类的怒气宣泄。
这位方晓阮导演明显还是有人指点的,这封“八问王抱一”,里面集中体现了当今网络骂架的主要战术,典型的采用了混淆视听、以偏概全、转移焦点等等手法。
对了,最重要的还是扯起了民族主义的大旗,想到这,张睿明就觉得好笑了,
怎么这些个随随便便偷税漏税几千万上亿的导演明星们,一年到头没几部好片,可一遇上事,瞬间就披上民族英雄的虎皮,真是颇有扯虎皮、拉大旗的即视感。
张睿明看了几眼,就看不下去了,对一些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来说,这方晓阮说的算是花团锦簇,滔滔不绝,可张睿明经历过太多的庭审交锋、逻辑训练,这篇博文完全可以说是牛头不对马嘴,毫无逻辑可言。
他把手机丢到一边,开始认真的打扫起卫生来,可他没做多久,就听到前门有人在砰砰敲门,他起身过去一开门,还真是王抱一过来了。
这位著名主持人脸色看起来比前几天又要晦暗许多,虽然依旧是那副冷对世间的神情,但明显还是能感到他眼神中的抑郁,背也没先前挺得那么直了。
王抱一进了屋,他先摆了摆手,推开了张睿明递过来的热茶,看起来对什么都没什么心情。
“方晓阮那渣滓发的“八问王抱一”,你看了没有?”
张睿明点了点头,他准备把自己先前挑出的不足点对王抱一讲出来:“我觉得方晓阮那完全就是一通发泄,其中逻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