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抗战血色空间>第24章 攻击汇山码头

但是也将日军开战初期设置的以司令部、汇山码头、公大纱厂的三角型的防御工事,破开了一个角,而且是重兵布防的据点,所以第三舰队恼羞成怒,舰炮不顾夜色在司令部倒塌的三分钟之后,便向我军尾随前进的部队,直接发起了炮击。

租界的建筑一时间成片倒下,租界既然名为租界便有大量的外国人聚居在此,第三舰队的轰击由于天色昏暗,只能全部依靠事先标点好的坐标,这个时间观测气球并不能清晰的观察,而分散在外围化妆侨民,由于剧烈的爆炸直接影响了线路,也无法报告情况,这让敌人的形成了盲射,只能依靠不是很专业的陆战队步兵报告(陆战队炮兵都在楼顶没撤下来)。

很快舰队的火力便停了下来,因为根据观测气球的报告,至少两个西洋建筑被击中,为了不引起别国的强烈不满,日军只能暂时停止射击。

看到日军的火力逐渐萎缩,我军自然不肯让敌人安全退走,日军的兵力如果按照战前的情报来看,只有三千人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军开战初期,在持志大学便留下了八百多具日军尸体,加上五洲公墓以及宝山桥、现在的陆战司令部,敌人的士兵已经有将近四千人,但是公大纱厂里面就有日军千余人,汇山码头也不应该少于这个数字(历史上此时88师大约战死一千多人,但是这个位面加快了战斗进程所以伤亡大)。

孙翊的二排人数减少一半,但是新兵补充后,经过一场激战之后,新兵见血直面日寇,而且第一次攻击便攻下敌军司令部,过半的伤亡并没有减弱士气,反而更加高昂了。

部队越追出四里的距离,便被街道两侧的火力点拦住,敌人依靠临街建筑再次组成了交叉火力,追击行动直接转变为强攻,这个时候的敌人并没有被两天内接连的失败,影响了军心士气,反而为了守住汇山码头这个补给基地,拼尽了全力。

敌人的火力密集,掷弹筒、迫击炮、92步兵炮设置在了楼顶,租界内的建筑多为外国人与租界内工作的民众住房,相比平民居住的房屋,建筑等级抗震都有大幅提高。

但是也有一个缺点,便是建筑之间的间隔完全不符合规范,当然这个时代也没有要求,但是给了我军直接破墙而进的机会,是的日军的武器老旧,战术思维严格按照操典,可是他们有着疯狂的精神,二排的战士手中mp18火力一旦压制敌人,小鬼子们便抱着大量的手雷嚎叫着,冲向我军人员密集的区域,只是为了更多的杀伤我军人员。

不过mp18的威力确实单发不强,但是仰赖自动火力的密集,敌人暂时没有得逞,子弹也是有后坐力的。

但是巷战两大利器,手雷与冲锋枪的消耗就大得惊人了,因为孙翊的理念中,我们的战士是需要更多的杀伤敌人,一比一显然不符合他的要求,站立破壁前向屋内扫射手雷招呼,如果一梭子子弹不能杀伤敌人,那就在十梭子,三颗手雷不够那就二十颗手雷,小鬼子仗着空军数量多,海军碾压华夏的优势,已经让精锐的88师消耗的太多的兵力。

如果不趁着敌我两军限于巷战敌人不能炮击,不能尽力拉小伤亡差距,那边只能用更多的新兵,来填补老兵战死的编制,而日军伤亡并不是特别大,这样日军中的新兵便会越来越多,战力越来越强,是的也许中原混战水分很大,有时候一场战役都死不了一千人,但是当这些老兵油子们真正想杀敌的时候,也并不好对付。

这个时期我军后勤压力其实并不小,虽然三人可以兑换弹药,可是子弹弹夹还好一些,志愿队的民众万众一心,还是可以暂时够用,但是手雷这个东西易燃易爆,日军收买了大量的淞沪黑帮分子破坏,当然也有黑帮分子主动攻击日军。

可是比起破坏来,打仗他们显然不是正规军的对手,前线手雷的不足便让二排的进攻速度慢了下来,虽然比起其他友军来说,二排的战士依旧是他们眼红的目标,连长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里请求弹药了,既然都是炎黄子孙为了同一个目标,区区一点弹药,孙翊他们当然不会吝啬,毕竟相比二排88师也算是过惯了穷日子的人,一两个基数的弹药能让他们用一段时间,总比没有子弹了,用呀要用手指掐来得快。

由于我军放弃了街道进攻,这边让敌军的炮火失去了威力,毕竟日军的轻型火炮远没有欧洲来的变态,几发弹药不足以炸塌一座建筑,所幸敌人转向攻击我军随军炮兵,我军的火炮家小业小,根本不能经受日军的对射,便主动撤出了战斗。

没有人喜欢头顶总是有些炮弹飞舞,既然我军的炮火不足以提供支援,所幸孙翊让傅坤带领三班的战士,从屋顶进攻敌人炮兵,日军炮兵显然文化水平较高,受宗教影响并不是太多,所以越不拼命反而死亡的人数也越多。

这样从楼顶越房攻击虽然快速,但是也并不能真正威胁敌人的房中兵力,毕竟楼顶开口小,而且不能乱炸楼板,毕竟每个小楼的强度不同,相同的当量有可能只是炸开一个缺口,也有可能让整个楼顶完全塌陷。

孙翊手中兑换的炸药,也从一公斤现代提纯降低到民国时期的炸药包,当一声剧烈的墙壁抖动之后,对面的日军也暴露了出来,这个时候便是双方胡仍手雷,机枪扫射的时间了,连续的几声爆炸,让整个房间的灰尘漫天飞舞,只有双方枪口喷出的火光,提示着对方的位置


状态提示:第24章 攻击汇山码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