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抗战血色空间>第22章 毁灭陆战司令部2

攻击的我军作为破坏方,自然无所顾忌肆意行事,日军就没有什么反制的办法了,这毕竟是他们自己的司令部,作为除了公大纱厂之外的一个要塞,并不能随意破坏,而且这里仓库中保存了大量的弹药,如果爆破引发大火,引燃了仓库中的火药,整个陆战队都将被炸上西天。

孙翊这时也并不急着破坏楼内的建筑,现在越来越多的我军战士冲入而来到破口,楼内的枪声也越来越多了,没有必要非要炸塌司令部大楼,毕竟这里应该也可以承受**舰炮攻击,算上一个不错的基地。

日军在陆军司令部不但有近三千名战士,还有十余辆94式步兵坦克,这时三辆坦克移防来到了破口处,封锁还要继续涌入的我军,不过楼内的我军却可以对着外面的坦克一阵手榴弹饱和攻击,日军的坦克兵分不清楼内的人影是我军还是日军,所以不敢贸然向楼内开火。

94式轻型战车正面装甲只有12毫米,当手榴弹捆绑之后,很容易就把几辆坦克送上了西天,但是一阵激战之后,mp18作为主要输出武器,子弹也开始告急了,有的战士已经不足半个基数了,三人只能让战士把空弹夹给自己,带兑换之后在将弹药发还给战士,如果这是在平时还能引起注意,现在大家的注意力全部都在鬼子的身上,没有人会去想空弹夹,为什么又有子弹了这回事,但是孙翊也让将鬼子沿途的武器收缴,以作为备用武器,这时日军的轻机枪变成了战士的最爱,**重机枪实在是太重了,并不比马克芯重机枪轻多少,实在不易携带。

突入日军司令部内已经一个小时了,孙翊带领二排的战士已经扫荡了日军司令部了的一层建筑,同进入的友军会师,但是日军在司令部内结构纵横交错,不时有分队日军不知从哪个房间冒出来打冷枪。

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可以爆破,但是得到的指令是生擒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孙翊不太明白长谷川清作为日军海军,怎么回来到陆战队,可是自己也不能一意孤行,毕竟现在自己作为一个军人,还是应该遵守纪律的。

不远处一队3营的战士开始剧烈的咳嗦,一阵绿色的烟雾从友军攻击的方向扩散开来,转眼之间烟雾伴随着西南风扩散的更加快速,战士们开始大量口吐白沫倒在地上。

这很明显的有色气体,便是日军的生化武器,为了遏制我军的攻击,鬼子直接在日本租界释放毒气,显然日本军人不但不怕死,而且也不顾及租界内可能感染的日本侨民,防毒面具只有二排具有,孙翊大喊“全部转移到楼外东北角防御,我们有防化设备5分钟内二排顶了”。

当一脸信心满满的日本士兵冲出二楼,来到了楼梯间彻底暴露了身影,已经等候的一个班兵力,连同两挺机枪一起开火,让原本下来捡便宜的鬼子瞬间倒下一片,显然日军对我军也装备防化设备准备不足。

但是中队长池园浩祈从枪声中判断出火力,多为冲锋枪mp18以及轻机枪,这说明毒气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最起码敌人的人数少了许多,连忙命令士兵向下投掷手雷,反弹的手雷很容易杀伤我军,在几名战士接连倒下之后,孙翊命令各自寻找掩体。

在手雷的一波攻击过后,在一名小队长的带领下冲下了楼梯,同时敌人通过暗道也想突袭我军,不过三人通过楼中战斗寂静下来所发出的声音判断,日军应该是通过隔墙运兵,敲击墙壁通过手感的不同,判断了几处日军的来路,并没有炸毁隔墙,因为这样会放大日军的突破口,反而不利于我军防守,命令三名士兵蹲守便可以掐灭敌人的出口。

日军这一次在一个楼体内突然冲出一个小队的兵力,让分散防守的二排战士猝不及防,火力不能完全阻挡敌人脚步,在付出了十多人后,鬼子便与我军再次短兵相接。

这次肉搏与以往不同,我军不再是孤军奋战,日军到底不希望被全世界都知道他们在上海投掷生化武器,当第二次攻击时,我军其他部队的战士,看到烟雾消散的差不多了,而我军人数处于绝对劣势,便从隐藏的东北角处杀出。

双方除了肉搏之外,双方的轻重机枪一起开火,所不同的是由于援军的加入,我军士兵挡住了敌人冲击的势头,所以日军只能把轻机枪架设在楼梯的扶手边缘,这样一来射界便受到了影响,同时日军人数过于密集的拥挤在楼梯间内,导致我军轻重机枪只要子弹射向楼梯总有收获。

日军虽然是一伙亡命之徒,但是不代表明知是死还要进攻,见到攻击无果之后,果断的断尾求生撇下了,正在近战的战友撤回了二楼,很快这不过一个分队的鬼子倒在了血泊中。

这时由于日军一楼的抵抗已经消失(看照片感觉还是一个联通建筑),527团作为先锋团大部队也进入了楼内,毕竟天色迟早会亮,大部队在外边只能变成敌人舰炮的炮灰。

廖龄奇走到孙翊的身边,一拳打在他的肩膀上:“小子干得不错,总是能带来些惊喜”。

孙翊平淡的说道:“只要是团座指挥有方,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二排才能趁着敌人无备攻击”。

廖龄奇立即命令部队以排为单位,冲击二楼的敌人,不过由于空间狭小,敌人二楼的楼梯面积更加狭小,敌人的兵力也同样集中,所以一次次攻击无功而返。

孙翊找到气的直跺脚的廖龄奇:“团座,我们现在也通过楼梯攻击敌人很难,敌人的轻


状态提示:第22章 毁灭陆战司令部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