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仙侠修真>一剑长安>第七十七章乞宥言官正国法以章圣德疏(上)

劝规书

安世襄拿着那封信,想了两天。

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帮这位右拾遗递上这封信,他甚至可以猜测出这封信递交上去的后果。

圣皇要么置之不理,让这信如同泥牛入海,了无音讯。当然,圣皇也有可能随意找个理由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右拾遗闭上嘴。根据他对圣皇的了解,圣皇更大的可能是会对这封信置之不理。

至于他说的什么昭告天下,他一个个小小的右拾遗,又有多少人能信他的话?

既然如此,安世襄把这信往上递交也没什么问题。可是,范言的到访,让他对这位小小的右拾遗提起了兴趣,他觉得,这位范言的能力绝对不止是做一位右拾遗。

年轻的时候,总喜欢和人攀比,比凶比狠比才比力;而年纪大了,却反了过来,更容易去欣赏别人,更加的惜才。

对于范言,他就起了惜才之心。

他不想因为这封信让范言这个名字上了圣皇的黑名单,凭他的胆识,这位右拾遗值得更高的位置,去做更大的功绩,去为更多的人说说话。

安世襄把这封信留在手里两天,这位右拾遗范大人也来了两天。

到了第三天,安世襄终于下定了决心把这封信递了上去;因为惜才,所以他才要支持这位右拾遗。若是连他的决定都不支持,那又凭什么说自己惜才呢?

这两天内,大皇子一案可以说是毫无进展,也可是说是收获颇丰。

柴薪桐在大皇子的交待之下,找到了不少的证据,也抓住了几个杀小太监的手下,杀太监,陷害柴薪桐一事已经可以定罪了,甚至连大皇子的那些手下都没怎么反抗,老老实实的便伏法了。

可柴薪桐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东西,他更想从大皇子的口中问出那两兄弟的情况。有好几次,他看着面带微笑的大皇子,几乎拳头都要打到了他的脸上,好些时候,在众人面前,湛南和湛胥这两个名字差点脱口而出。

可柴薪桐还是忍住了,圣皇和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庇寒司如同两座大山压在了他身上,当他想逼迫大皇子的时候,这两座大山便压得他踹不过气来。

在众人面前,他只能强行收回脾气,问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

……

安世襄把那封信递上去的第一天,圣皇看了一眼那封信,便带回了御书房。

圣皇把那封信丢在了桌子之上,坐了下来,眼睛又不自觉的瞟了一眼,这个他连名字都记不得的右拾遗,居然敢来劝言,难道他以为自己比夫子庙和三位老人更加的有话语权?

圣皇想到此处冷哼一声,他现在装作没看到这封信。突然间,他的眼睛眯了起来,他想到了一个人,柴薪桐!

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让柴薪桐去解决这件事。让曾经夫子庙的人去应对言官,圣皇想到此处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

……

杏花烟雨楼。

圣皇换上了一身锦袍,这次他没有让晋王抬轿,而是自己徒步走来。

他到了门口,便从腰间摸索出一把带有锈迹的钥匙,打开了门。前些日子下过几场夏末的雨,酒楼里传来了潮湿的发霉味。

圣皇直接走上了二楼,找了临街的窗口坐了下来。

这个坊已经很少有人了,在前朝,这个坊可是赫赫有名。可到了如今,经济中心向东西市移,向皇城移,各种酒楼青楼装潢华丽,美女多姿,这种老式的酒楼甚至于当初的坊便冷清了起来。

现在圣朝,已经很少有文人会单纯的登高望远,畅意抒怀了。

他们的文章和词更多的要有美女和美酒,更多的是感叹时光易老,佳人不再。几乎没有“气吞山河如虎”般的佳句了,有些时候就连圣皇也分不清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要盛世,文人们才会有更多的心思放在耳边的清风暖语上;也要在盛世,文人们才会更在乎书案旁的红袖添香。

圣皇看向了楼下,一身官袍的柴薪桐走了过来。

柴薪桐上来,才要下跪拜见,圣皇淡淡的声音便传了过来。

“不用了,坐下吧。”

柴薪桐坐在了圣皇的对面,两人的桌子上没有酒,也没有茶。只是不远处的墙壁上楼台,百年风雨散人间”静静的待着,在彰显着这栋楼的古老与腐朽。

柴薪桐环顾一下四周,想找找那位老人,前朝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状元。

“不用找了,他跑了。”

柴薪桐闻言,有些惊疑的看向了圣皇。

“这座酒楼本来就是本皇有意保留下来,他得以生存也是因为我让晋王每个月匿名给他送了些钱粮。”

“那他怎么会跑?”

圣皇冷哼了一声,脸上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意,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本皇让晋王劝他做官,他听说这楼是我在背后资助,假装答应,回来却悄悄的把钥匙放在门口,连夜跑出了城。”

圣皇对这事似乎并不恼,反而有些开心。

“你说啊,本皇以后会不会拥有如此忠心的读书人。更有趣的是,他还留了一个账本,这些年来本皇资助的每一笔银两都在上面,哪些他自己用了,哪些他资助百姓了都一一明列,最后还写信告诉晋王,他用了的那些,他会还回来,坚决不食一丝一毫的官粟。”

柴薪桐听到圣皇这么说,也笑了,他也没想到会有这么有趣的一个人。

柴薪桐甚至脑补了那位前朝状元小老头写信时吹胡子瞪眼的情形,像极了赌气的老小孩。


状态提示:第七十七章乞宥言官正国法以章圣德疏(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