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刘若晴平日里也有模有样地舞过刀剑,可那都是花拳绣腿,除了强身健体外根本中不上什么用。
此时她握着一把剑架在脖子上,手还止不住地微微颤抖,让众人看得皆倒吸一口凉气。
而且刘若晴似乎是铁了心要逼刘福通就范,无论蒋淳斌从旁怎样劝阻,她都不肯示弱,只是打眼瞧着刘福通,非要从他口中得到一个结论不可。
徐达见刘若晴拿着一把剑在自己脖子边上晃来晃去,生怕她手下没准、出了意外,于是悄悄绕到她的身后,拿捏准力气用手背在她后颈处一斩,便将她给敲晕了。
蒋淳斌见状,连忙上前扶住刘若晴,然后心疼地将她拥到怀里。刘福通则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旁边的两个侍女,让她们将刘若晴带回丞相府,好生看管。
发生了那么一档子事,气氛也就变得尴尬起来,于是蒋淳斌等人和刘福通客套了几句后,便告辞回府了。
一路上默默无语,徐达也非常理解地没有问蒋淳斌任何问题,只是静静地赶着马车。
等到了宅子门口,蒋淳斌没有下车,只是哑着嗓子说道,“徐达,你先进去吧,我想一个人呆会儿。”
徐达张了张嘴,刚想说话,可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道,“那成,你自己一个人静一静吧,记得把马车卸了。”
徐达说完,便转身进了院子。而蒋淳斌则一个人默默地卸了马车,然后坐在外面,看着漆黑地夜空发起呆来。
其实自从这次被围困在黄河北岸以来,蒋淳斌就想了很多,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投奔到刘福通麾下的意义。
虽然刘福通率领的北方红巾军在打击元朝统治方面起到了无比巨大的作用,但蒋淳斌在刘福通身边呆得时间越久,越感觉他并非一个绝对优秀的领导者。
或者更为直接地说,蒋淳斌感觉再跟着刘福通干下去没有前途。因为作为他的下属,常常会为他的错误决策所累。
尤其是这次北上进军,直接让蒋淳斌对刘福通寒了心。这已经不仅仅是错误决策的问题了,而是直接把自己当作了吸引敌人的活靶子,而且在用过之后被无情地抛弃。
也许很多以前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人如今一跃成为了坐拥名利的将领官僚,便不会考虑这些问题,也能够铁定心思和刘福通一路走到底,但蒋淳斌不成。
蒋淳斌同样喜欢名利,可他更看重自己的这条命。他没有什么忠君思想,做不到像一些古人一样把命随随便便地交给他人,连自己什么时候、怎么死的都无法预知。
他觉得这样很傻,也许当自己的命为他人做了铺路的石子,也不会在他人心中激起多少波澜。
就像这次,蒋淳斌在最前面为了刘福通拼死拼活地战斗,结果大军撤退,连声招呼都不提前打一下,最后自己陷入险境,差点丧了命。
活着回来之后竟然还被刘福通刻意隐瞒生还消息,然后要把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许配给别人。
其实这一切不过都是为了刘福通自己,把蒋淳斌推到前线吸引敌军是为了自己的战场胜利,把刘若晴嫁给韩林儿是为了自己朝堂地位的稳固,但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蒋淳斌的感受
蒋淳斌是自私的,他想要名利,想要心爱的女人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想要将自己的命紧紧握在自己手中
一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蒋淳斌只是想要活命,所以他胡乱地跑到徐州投了芝麻李。
后来眼见元末种种惨状乱象,蒋淳斌想要为这个时代做点什么,所以他跑到亳州投了刘福通。
可现在蒋淳斌发现,如果自己想要改变这个时代,首先就要牢牢掌控住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决定不再依附于刘福通,要独自闯出另一片天地。
今晚的星星不多,四下里都是一片朦朦胧胧的,于是蒋淳斌蓦地想起了自己决定立刻赶往亳州的那个晚上,白不信对自己说的话
“我们都是粗人,以前连吃饱饭都不敢想,现在能活成这样,还能不把命卖给丞相真要是离开红巾军,自己也闯不出什么名堂来,估计还得被饿死,或者被鞑子砍死”
但蒋淳斌并不这样想,或者说他从未认为自己和这些人一样,也许是因为自己是在后世长大,反正他就是不愿意把自己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其实人都是会习惯舒适区的,当他处于一个舒服的状态时,就算发现了潜在的危险,大多也会视而不见,继续之前的状态。
就像现在的北方红巾军,并非只有蒋淳斌一个人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但他们都选择回避,并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前途一片光明。
其实大部分农民起义军存在的问题,北方红巾军中都有,更为可怕的是,作为领导者的刘福通的军事能力还有所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支队伍的成败。
再加上蒋淳斌也看不惯一些同僚,比如此次见死不救的李喜喜,所以他就更加不想再这支队伍中待下去了。
其实这次蒋淳斌没有向刘福通报告李喜喜断大军生路之事,就是听了白不信的劝告,同时他也明白,这种深受领导信任的小人是绝对得罪不得的,元相脱脱不就是这么死的吗
种种事情的发生,让蒋淳斌下定了出走单干的决心,尽管他知道一开始肯定会很艰难,但他不会后悔这个决定。
而且他现在也并非像刚来到这个世界时一样孑然一身,自己有许多值得信任的好兄弟,许多忠心耿耿的下属,更关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