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正式打响!
王全斌作为宋军的这次行动总指挥,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蜀道的蜿蜒陡峭他心里是有数的。可作为熟悉川蜀地形的宋军将领,王全斌既然敢带兵来后蜀犯境,自然是有些准备的。比如刚到此地时,王全斌马上派出一部分人手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带的工具很全,早有准备)。然后他自率主力去试探后蜀军的防御情况。经过初次试探,王全斌敏锐的发现后蜀军虽有地利之险,在排兵布阵中却有很大的纰漏。在行家里手的王全斌眼中,敌军的主帅应该算不上精通兵法。
这是一个良好的突破口,他马上派出手下精锐斥候,去探听敌军领军主帅是何许人也?
经过多方情报打听,得到了确切消息,敌军领军主帅为王昭远。听到这个消息后,王全斌笑了,笑的自信,因为他调查过此人,了解过此人,虽没和这位仁兄打过交道,但王昭远的夜郎自大,他还是略有耳闻的。
听闻此人带兵,王全斌仿似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选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很快,敌人将领略到王全斌先生的厉害手段。
三天后,王全斌开始了大动作。先是派人去进攻防御力薄弱的天险小漫天寨,接着又携兵锋去进攻大漫天寨。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宋军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奔走劳累的大无畏精神,成功获得了立足之地。
也许有人会问,此时的王昭远在做什么,难道就那么眼睁睁的看着地盘被夺走?
这个我可以回答你,王昭远此时正在聚兵。不是准备去救援,而是打算去偷粮,去毁掉宋军的粮草。
这一招釜底抽薪很是毒辣。要知道宋军虽然战斗力强,不过也得吃饭,也得一日三餐,一旦粮食被毁,那么宋军即使再强悍,也得乖乖退走。这就是王昭远打的如意算盘。
在他眼中,以大小漫天寨换取宋军的粮草,怎么算都划算。甚至在他心中,希望宋军去攻打的人越多越好,这样他就可以实施这个完美的计划了。
可惜,他还是低估了对手,高看了自己。
当王昭远极度兴奋的带着手下精锐来到宋军粮草大营时,发现场面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宋军并没有一丝的慌乱,而像是等待已久一般,弓上弦,刀出鞘,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
“不好,中计了!”王昭远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不过也非笨蛋,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好像掉入了别人的埋伏圈。惊骇万分的王昭远下达了他人生中最后一道命令——全军撤退。
想撤?来不及了!
王全斌精心布下的局,怎会轻易让后蜀士兵退却?一路上猛追狠打,三战三捷,最后成功占领利州,拿下剑门关。
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剑门关,竟然没有让它起到任何作用,这无疑是莫大的讽刺。
可以说王全斌能获得如此大捷也实属侥幸,攻打大小天漫不假,不过也只是装装样子,目的是为了引出王昭远所率领的大军。可是要引出敌人,必须得投放诱饵。宋军的粮草便是诱饵,所幸的是,他成功的引出了敌人。
虽说王全斌的谋划计深虑远,可归根到底,还是王昭远太年轻,太自以为是,以为凭借读过几年兵法,就可以领兵打仗。他更不了解的是,战场形势风云变幻,需懂得相机行事,稳妥为上方为立军之本。
如果王昭远凭借天险,以守为主,那或许不会败的如此狼狈。
可惜,历史就是历史,从来没有如果的发生。
王全斌率领的北路军大捷,同样东路军收获也不小。在刘光义、曹彬带领下,东路军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连破三会、巫山等寨,夺要塞夔州,收降万、开、忠、遂(今四川万县市、开县、忠县、遂宁)等州并歼敌12万人,夺战舰200余艘,可谓是硕果累累。
有人欢喜有人忧。在宋军弹冠相庆之时,后蜀朝廷却遍布愁云。
此时的后蜀,多年不整军经武的缺陷便显现出来。几十年的太平生活,让后蜀从君主到百姓,都习惯了安逸享乐的生活,天真的以为凭借着天险就可以在这乱世中高枕无忧,可现在,优势荡然无存。
天险虽是上天的恩赐,可一旦运用错误,就是绝对的缺陷。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没有过不去的河,凭借天险在弱势时暂时防御是一回事,可一旦形成依赖心理,只想着在天险的守护下过太平日子,那最后只能是灭亡的结局。眼前的后蜀皇帝孟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失去了对天险的利用,对后蜀来说便失去了立身根本,基本上已无力再去抵抗宋军的锋芒。虽说太子孟玄喆极力抵抗,可仍是秋后的蚂蚱,无力改变全局。
公元965年正月,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宋军成功拿下了后蜀,蜀主孟昶开城投降,后蜀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