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品读历史—宋>第26章 安排

五月底周世宗病情危机,班师回京。六月,周世宗柴荣病逝!

在公元959年7月27日残阳如血的落日下,因连年征战,积劳成疾的柴荣,带着他的抱负和遗憾,永远离开了人世。

面对历史,人们往往更注重结果。神武雄略的一代英主周世宗柴荣做好了扫平天下,开创盛世的一切准备,可惜天妒英才,不幸病逝。

评价:

“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尝曰:‘吾闻佛说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其所惜哉?’由是群臣皆不敢言。尝夜读书,见唐元稹《均田图》,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颁其图法,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其规为志意岂小哉!其伐南唐,问宰相李谷以计策;后克淮南,出谷疏,使学士陶谷为赞,而盛以锦囊,尝置之坐侧。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其北取三关,兵不血刃,而史家犹讥其轻社稷之重,而侥幸一胜于仓卒,殊不知其料强弱、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机,此非明于决胜者,孰能至哉?诚非史氏之所及也!“

柴荣15岁从军,20岁拜将,30岁当皇帝,不仅精明能干,而且非常简朴。在位短短六年,他清吏治、选人才、奖农耕,做出了许许多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世的非凡之举,堪称黑暗时代的一颗璀璨明星。

周世宗柴荣一共有七个儿子,但是最后继位的是一个七岁的儿童——柴宗训(排行老四)。

七岁的柴宗训可以说是柴荣最年长的儿子了。当然大家也不用指望柴老兄搞晚婚晚育,以身作则的事情,这想也不用想。世宗即位是30岁,即使放在现在也算大龄青年了,更何况当时还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

事实上周世宗在很早就有三个孩子,但很不幸,在他干爹(郭威)反叛的时候,被汉隐帝给捎带着杀了。

按嫡长子继承制,柴宗训成为了继承人。

小是小了点,暂时凑合着吧!

柴荣在这方面可谓是煞费苦心,精心为其挑选了三个辅弼之臣:范质、王溥、魏仁浦。这三个人都非常有特点。我们有必要在此介绍下这三位。

范质字文素,自幼聪明好学。九岁能写诗,十三岁熟读诗经,十四岁就开始招生收徒做老师(呃,这个),是名副其实的少年天才。柴荣将这个人提拔起来就是特意让他给自己的儿子做老师的。

王溥是当时的老丞相。自打柴荣当政时此人就是宰相,可以说是在后周中资格最老的一位。但他从不骄傲,做任何事都非常的放心可靠,还极为忠心。所以这位毫无悬念的成为了柴荣的托孤重臣。

最值得一说的就是这个后起之秀魏仁浦。魏仁浦,字道济。这人据说从小就是一个神童,而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超级记忆力。

有一次柴荣临时起意,问他有关京城的人数,还有将领的姓名。本来这些都是记在花名册上的,但魏仁浦凭着自己的记忆,把当时军队的人数,职务还有姓名一字不错的全都说了出来。要知道这是柴荣的一次突然检查,事前也并没有什么小抄、笔记可以作弊。这无疑让柴荣对他刮目相看。

柴荣最看重魏仁浦不止这一点,还有他的君子之风。正所谓”一点浩然气,千里快载风“便是他心胸的体现。做事坦荡,光明磊落,这无疑是魏仁浦不可多得的优点。

对这三个宰相的选择,周世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都有安邦定国之才,最重要的是不会形成政治势力。

赵匡胤是周世宗柴荣最看重的战将之一,他在战场上的表现让柴荣非常满意。为此赵匡胤成为了柴荣托孤最重要的筹码,张李二人失势后,赵匡胤开始从幕后走向了前台。

柴荣给了他更大的权利:升任赵匡胤为殿前都检点,镇守朝廷,保障后周内部平稳。

可以说战争给了赵匡胤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在不断的争斗中,赵匡胤从一个帐下小校变成了后周炽手可热,手握重兵的传奇人物,成为了柴荣麾下无可争议的第二号人物。

在这段时间内,赵匡胤也发生着改变,从不拉帮结派的他开始和军中的将领在一起称兄道弟。赵匡胤为人谦和且很懂礼数,很快便和各个将领熟络了起来。大家经常坐在一起喝酒聊天,意气相投,又有着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打仗)。一来二去,便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

要知道战场上刀光剑影,你死我活,多几个兄弟相互照顾也是常事,也不会有什么“结党营私”的麻烦。著名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瓦岗寨四十六友都是这类性质。

赵匡胤也搞了类似这样的一套,和他一同结拜的将领有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加上赵匡胤正好十人,也称“义社十兄弟”。

军中拉帮结派是很常见的现象,柴荣心知肚明。

为了约束赵匡胤,也为了保险起见,柴荣又任命韩通为军权监察使。

韩通,据史书载


状态提示:第26章 安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