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仙侠修真>玄黄演义>第八十二章 揭开一面谜纱

只见石壁上,在第九个脚印处,似乎有一块石碑,石碑之上刻满了碑文,隐隐能够看清前面几个稍微粗大的字迹:“吾脉之后人来此,当得吾道真……”

下面的碑文无论高岳怎么看,也都很难看清楚了。

从这几个碑文来看,和那几个“吾黄龙道到此一游”的字迹是一样的,可见是第一代留下的产物不假。可惜的是,高岳根本无力看清那些碑文,到底记载着什么。

当得吾道真……

是不是当得吾道真谛?还是真相?

高岳最终决定不应该放弃这么重要的讯息。无论是“真谛”还是“真相”,他都决定暂时留下来。

说起武道守护者一脉,第一代留给高岳他们的东西其实并不多,说起来只不过是一本大纲,那是第一代真正的自己的东西,不是说灭了人家的道统夺来的产物。当然,第二代留下来的典籍就多了,不过却连他自己的一根毛都没有留下,他号称剑神李雪寒,教出剑神阁七子,虽然个个都是剑道高手,但据说曾经也只对外承认过七子是他的记名弟子而已,这也就是说,第二代自己的东西,是没有真传给后人的,更别说嫡传了。其实说起来,高岳他们虽然是剑神阁七子的嫡传弟子,实际上从他们师父那一代就偏离了正宗,因为他们的确非常有可能并没有得到第二代真正的传承。好在他们手里还掌握着第一代留下的那本大纲,遵循着第一代的理念,也不能说是名不副实。

话说第二代既然收过七子为记名,那么也未必就不可能收过真传弟子,说不定只不过是名声不显,有可能在闷声大发财也不是不肯能。而剑神阁七子却要背负武道守护者一脉的所有恩怨,包括高岳他们这一代,也依然无法摆脱神剑阁当年的因果。

不过关于师门的一切,高岳也已经没有更多的办法去寻找到真相,他对第二代的了解,仅限于从师父师叔们的一些剑术,据说曾得到过第二代的指点,口传的一些剑法真谛,才最终成就了七子。七子曾辗转江湖,都曾立下威名,后来追随在第二代身后,任劳任怨,才最终得到第二代的首肯,创下剑神阁。

出于这样的前提,剑神阁尊崇武道守护者一脉的理念,开设庙堂,护佑过神州,接受过万民香火,在很长一段时间,剑神阁的确是中流砥柱的存在,无论是在尘间还是修炼界,都有过辉煌一笔。

却说第一代留下来的那本大纲,其中记载着数不清的各种拳术,体术,器术等等,分为普通和神通篇,更有搬山术,断海术,摘星术等等,同样有普通和神通篇之分。总之那就是一本记载着以自己的身体为基础,上可摘星捉月,下可教化万民的武道大纲,内容之丰富,简直用瑰宝都无法形容,而且断章断字之间,并没有标点符号,每句每字都有好几种意思。不过此书既然如此神乎,为什么要说这只是本大纲呢?

那是因为那本书是以经文的记载形式而著作的,并没有一招一式,教人如何呼吸运气如何吐纳等的记载,也没有教人如何强身。有一些武道绝学,居然是用三两句对话的形式就完成了。甚至明明写着的是摘星术,介绍起来却在陈述一根草;分明是移海填山的体术,两个人的对话却在讨论何时去饮茶,如何切一壶好茶云云。

别的不说,高岳这位号称最契合道统的传人,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也是膛目结舌。

好在第一代也并不是真的那么不靠谱,在书本结尾之处,还留有九页亲笔记载。那是黄龙道当年对这本大纲的简要阐述,并且其中有黄龙道整理之后的一篇心得,名为“武道”的一门拳术。其中的记载曾言,区区九页,却是他的得意之作。字里行间,挥洒自如,可见第一代当时的心情很不错。区区百来字,用掉了好几页纸张。按照高岳以前的看法,这篇武道的拳术只是基础,而第一代留在其中的书法意境,才是他对于武道真正的阐述。

可惜,高岳难以领略其中要义,所悟不过皮毛,最终也只是勉强将九页他所认为的基础强记下来,仔细推敲,终于打下坚牢的武道基础。

不过,这只不过是他自己的看法,毕竟剑神阁七子的武道修为,实则也有限,都是各抒己见,到了高岳自己,也又形成了他自己的看法。

高岳当初能够炼成金刚不坏之躯,是他选择了大纲里的另外几门拳术,加起来也不过两三页,不过好在那几个段落,高岳吃透了。悟透了那几段经文的真谛,最终将这几门拳术熔于一炉,领悟出了他自己的东西,才能达到那一步。

主要是对于那本大纲,师门极为看重,所以高岳即便曾经在第二代的那位在冰海深处的好友处修行十载,也不能违背祖训,将大纲内容与那位至强者共享。不然高岳说不定理解也更全面,早已经打破金刚不坏之躯的极限,站在另外的高度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过去的且先不说,在这里,高岳看到第一代留下的九个脚印,他已经感觉到自己以前对“武道”二字的领悟,的确过于狭隘。或者说,这一点他早已经看到了,但却苦于没有改变的办法。

而高岳对武道的理解,却又完全不同,他已经看到一些本质,那就是哪怕他的金刚不坏之躯能够进化到圣人王,所取得的道果,和庙堂里的七位圣人王跪尸也不会有太大区别,只能有拳头大的身躯。

但是第一代祖师却能以正常人大小的脚印,踩在这


状态提示:第八十二章 揭开一面谜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