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天色渐暗,各家女眷陆续入府。今日宴会因是要拜织女星,故而摆在王府内的花园之中。亭子曲廊上都置了素纱,既能挡住蚊虫,又不至遮住园内景观。
晚间虽有夜风,但仍是一股温热暑气,下人在各个座席后放置净白玉盘,上面搁着新凿的冰山,再吩咐小丫鬟在一旁扇着凉风。
园中还有座戏楼,特意请了京都有名的班子,应着七夕乞巧,戏文就唱的是鹊桥会。
仆从于月光下摆放案桌,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还有一对白玉花口瓶,插着现摘的菡萏,花茎束红纸,正前方置一个小香炉。
诚郡王夫人被丫鬟搀着坐在上首,一众夫人坐一桌,带来的娘子另作一桌,让玉歌招待。
玉歌性子单纯,说话做事有些不经考虑,故而方瑗来京都之前,并无非常贴心的密友。就如方瑗初入女学那日,她第一个过来问她家世,虽不是带着恶意,但若是换个其他娘子,必定是将她记在心里,怎么也不可能同阿瑗那般与她如此交好。
好在她今日虽是主人家,但这些娘子互相之间也都相识,不用她去挑起话题,气氛倒还算热络。方瑗手中转着素纱团扇,扇面上绣着两只彩蝶。戏台上伶人咿咿呀呀地唱着,那唱词听着是:喜鹊桥成催凤驾。
她在柢山时从未听过,音色绕转,唱词也是大家所作,不由有些入迷。
上头夫人座上突然传来一阵笑声,众娘子仰颈去看了看,不知是说到什么有意思的事情。方瑗放下团扇,拾起桌上茶盏轻抿了口,就见身旁玉歌凑了过来。
她将扇子置在前方挡在二人面前,轻声道:“那位昌邑侯家的洪娘子之前告病多日未曾入宫,怎的今日我观她面色不像是大病初愈的样子。”
“洪娘子?”方瑗闻言探出头去,她于女学中其他娘子只是大概有个印象,洪娘子生得花容月貌,今日穿着茜色衣裙,发上簪着几朵白兰花,正在同长永伯之女说话。
玉歌见她引颈去瞧,拉了拉她衣袖,急道:“别去看啦,等下将人引来。”
“你这般心虚做什么。”方瑗见她紧张兮兮的,笑着问道。
“我阿娘同昌邑侯夫人是同族姊妹,听说太后想要为成王相看,貌似最后中意的就是洪娘子。”
“成王?”方瑗对这人印象深刻,皆因当日端午赛舟落水,魏瑜潜下去救他。后来根本无用多问,就知道此人身份。
“对呀,就是成王。”玉歌将扇子拢得再近些:“昌邑侯府是太后母族,我阿娘说太后宣旨召昌邑侯夫人和洪娘子进宫,洪娘子说是病了没去,之后女学不是也多日未来么。”
“这昌邑侯府其实远没有看起来那么风光,自老侯爷去世后,府内就只剩下个爵位了,如今的侯爷在朝廷上根本没有领什么实差,日子其实并不好过。洪娘子是京都有名的大家闺秀,阿娘说侯夫人是怎么也不会舍得将女儿嫁个成王的。”
“你是说,洪娘子不愿嫁成王,故而装病?”方瑗立刻就明白她话中猜测,举起手轻轻扣她鼻头:“玉歌姐姐可不能同别人说这话,知道么。”
“我自然知晓,不会乱说的。”
她说完一顿反应过来,抬手就要去挠阿瑗痒痒:“你可比我小呢,竟然跟我阿娘一样。”
“不敢了不敢了。”阿瑗捉住她小手,笑着央她。
这时,戏文唱罢,众人起身至外间拜织女星,仆从趁此上来撤了桌上席面,换上新茶和小点。待众人归返,娘子之间就要开始赛巧。
赛巧是古俗,丫鬟将一早备好的彩线和七孔针放在托盘上递上来。方瑗看着那并排立着的七根银针,一根就得穿半天,七根的话......她只求能穿完,得巧就行了。
她抬头见玉歌也是皱着眉头,见她望来,悄悄道:“还好有你在,往年我都是最末的。”
方瑗佯怒推她:“明明说好要让我的。”
上首诚郡王夫人看她们二人一来一往,笑着对高氏道:“我看玉歌同阿瑗一道就像看到我俩还未出阁的时候。”
“都是乖巧的孩子,闺中日子最是无忧,我也不愿太拘着她。你家玉歌明年就及笄,到时有得你忙。”
此时下首娘子们已对着月光开始穿针,既然已知道自己不精于此,方瑗所幸也就放开心思悠哉着穿。
只是才过一会儿,就有娘子得巧了。她佩服地看了过去,见正是那洪娘子。她见玉歌毫无所动,小声告诉她:“玉歌姐姐,是洪娘子赢巧了。”
玉歌头也未抬,自顾盯着打头的针孔,随口道:“每年都是她,有何稀奇的。”
可真是太厉害,方瑗心想,她得穿到何时去呀。所幸夫人们也并未太过在意,因为要奖励赢巧之人,众人目光都在那洪娘子身上。
各家夫人皆是对昌邑侯夫人一番艳羡,又将洪娘子叫至身旁,取过丫鬟一早备着得荷包给她,夸赞她花容月貌,贤良淑德。
方瑗在下头朝玉歌偷偷笑了笑,如此一来也算解了两人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