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三国之先锋廖化>第一百零五章 抉择
的这燃眉之急应该总算是可以解了吧?

只是在众人都笑逐颜开之时,那张温的眉头却再次渐渐皱紧了起来。

身边张温的布衣挚友张玄笑问道:“燃眉之急已解,人人笑逐颜开,伯慎(张温表字伯慎)又为何独独蹙眉?”

张温苦笑着反问道:“燃眉之急解了么?”

张玄故作疑惑道:“难道还未解么?东都的诏书可都是依明公之意而写呀!”

张温哀叹道:“中原黄巾祸乱刚平,西北叛乱又起,而今平叛屡屡受挫,贼势一日盛于一日,将士捐躯于疆场,百姓饿毙荒野,温受陛下重托,领着车骑将军一职,食君之禄,却上不能平叛以报陛下天恩,下不能讨贼以救黎民于水火,唉!”

张玄哈哈大笑手指着张温说道:“我当何事?这等小事亦足忧乎?”

“小事?!”看着张玄那嬉笑的模样,张温纵然度量再大,也不免动了怒,不过他转瞬一想这张玄乃是忠孝节义之人,称之为国士亦不为过,如此之人又岂会分不出轻重,将这事情当儿戏跟自己开玩笑?定是有心有高见!

于是又立刻收了脸上的愠色,拱手问道:“处虚(张玄表字处虚)可有高见?”

张玄把头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说道:“车骑将军之前,草民岂敢有高见?”

不待张玄说完,张温就一把扯住了张玄的手说道:“处虚莫要说笑,我数次以礼相辟你都不肯出山,如今倒来挤兑我,若有妙计速速教我,莫要私藏!”

张玄轻声道:“此处不是说话之地!”

张温一愣,随即明白过来,环视四周见城头之上的敌楼中只有一个兵士在站岗,便带着张玄上了城头的敌楼,打发走了里面的兵士,而后对张玄又拱手道:“此处只有你我二人处虚有何高见速速说来。”

张玄正色道:“天下寇贼云起,岂不因黄门常侍无道之故故乎?今明公总天下威重,握六师之要,如能引兵向东诛斩宦官,翦除中官,解天下之倒悬,报海内之怨毒,然后显用隐逸忠正之士,则边章之徒宛转股掌之上矣。”

张温闻言大震,良久方才缓过神来,叹道:“处虚,非不悦子之言,然吾自顾恐不能行,如若事败,吾将为乱臣贼子矣!如之奈何?”

张玄凝视张温良久,大叹道:“事行则为福,不行则为贼。今与公长辞矣。”

说罢,摘下腰间的酒壶,拔开壶盖便要喝。

张温大惊,忙上前一把抓住张玄的手,将他手中的酒壶夺了下来,说道:“子忠于我,我不能用,是吾罪也,子欲寻短见却又是为何?且今日之事出子之口,入我之耳,又有谁知?”

张玄听罢又是一声长叹,拱手拜辞,而张温也不挽留,任由其离去。

张玄走后,张温依旧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张玄的话不是没有道理,而是太有道理了, 天下祸端皆因这些黄门常侍而起,陛下亲小人而远忠臣,多少贤良被害,多少生灵涂炭,如今社稷有倾覆之危,百姓有倒悬之急,怎奈……唉!如若举事,败了自己死不足惜,可那九族的亲属……

张温不敢再想下去,冷汗已经湿透了他的衣衫滴落下来又在地上结起了一朵朵的冰花,他望着西边的天际,灰蒙蒙的乌云层层叠叠的压了过来,又要下雪了……

注:张玄劝说张温诛杀黄门常侍之事发生在洛阳,张温出征西凉平判之前,因故事情节安排原因放到了此处,详见下文张玄小传。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五章 抉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