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战火远东 第十三章 反攻日本本土 七

这已经是今天北洋舰队第六次炮击佐世保了!东乡平八郎疲惫的拖着身子乘一艘鱼雷艇巡视佐世保港口,他一边巡查一边鼓励港口内的日军将士。\。qВ5\\

从昨天晚上像丧家之犬逃回佐世保后,整个联合舰队的官兵们都没有好好的休息,连夜巩固海防。一大早又在西北方现北洋舰队,北洋舰队不知是顾忌水道里的水雷阵还是存心想要摧垮士兵的战斗意志,每个一个小时就会按时来一次猛烈的炮击。

无奈岸炮sh-程不够,只能眼睁睁看着万米外北洋舰队的战列舰嚣张的朝佐世保的港口内炮击而无法还击。

本来联合舰队就在对马海峡之上吃了败仗,彻夜未眠,白天北洋舰队的炮袭不断,让一天一夜没有睡过踏实觉的联合舰队感觉疲惫不堪。

帝国所有的能够作战的军舰基本上已经被北洋舰队封锁在了佐世保海军基地,每一次炮击都让联合舰队的士兵们感到风声鹤唳,坐立不安。

东乡平八郎曾阻止了一批敢死队,可十几艘鱼雷驱逐舰和炮艇刚刚驶出港口就被北洋舰队sh-成了筛子,连尸骨残骸都找不到。

看来这一次真的成了瓮中之鳖了,一向沉稳冷静的东乡平八郎也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中。

具体战况东乡平八郎已经上报给了相桂太郎阁下,桂太郎也将帝国此刻遭遇的巨大困境连夜上禀了天皇陛下,而天皇陛下已经电报给了英美各国,希望英美各国能够从中调停。

“轰,轰……”外海上再次传来了北洋舰队特有的三联装主炮sh-击的炮声,北洋舰队的炮击就如同时针一般准确,每个一个小时,分秒不差的就开始炮击,前几次守卫佐世保的官兵们还能积极防备北洋舰队偷袭。

可经历了多次的准时的炮击,困乏的联合舰队官兵们连爬起来看一下的精力都没有,这也正是东乡平八郎最担心的问题,他就怕其中的一次炮袭是真正的进攻,而舰队的官兵却没有反应。

这也正是他马不停蹄的巡视佐世保的原因,他必须要ji励起士兵们高昂的士气,万一其中一次是唐健的真正总攻,佐世保就不复存焉!

然而,令东乡平八郎失望的是,佐世保内的官兵们经历了一天一夜的海战奔袭,虽然每当东乡平八郎巡视到一处的时候,当地的官兵就会强打起精神,大喊天皇万岁,誓死保卫佐世保,但只要东乡平八郎一离开,当地的官兵就会困顿的无精打采。

巡视到最后,就连东乡平八郎也已经心灰意冷,就算帝国的将士们战斗意志再强,可他们毕竟是人,没有好好的休息,再加上长途奔袭又战败,舰队官兵不管是士气还是体力都已经降到了最低点。

东乡平八郎只好急电相桂太郎,而桂太郎也立刻就回电,表示将会立刻派遣各地海军学校的在校学生前来支援。

听到这个消息,东乡平八郎唯有苦笑一声,在校的海军学生大多数是十三四岁的孩子,大一点的也就是十七八岁的毕业生,让这些毫无战争经验的孩子前往佐世保支援,岂不是让他们送死么?

可东乡平八郎知道桂太郎相也是迫不得已,帝国海军中有战争经验的官兵们在黄海大东沟一战中损失过半,现在仅剩的帝国海军精锐被围困在佐世保,除了派遣在校学生前来参战已别无他法,难道要那些连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都不懂的6军来支援?

“轰、轰……”佐世保的外海之上再次传来密集的炮击声,北洋舰队又来攻击了,东乡平八郎抬起手腕看了下表,果然准确无比,刚好一个小时。

“啾……”佐世保的上空再次响起急促的警报声,联合舰队官兵们在东乡平八郎的强制命令下急忙生火,准备迎战,岸炮碉堡中的6军官兵也纷纷强打起精神,将炮弹塞进炮膛准备反击。

当联合舰队准备迎战之时,海面上的那支北洋舰队的战列舰再次大摇大摆的调转船头,缓缓的驶回了本阵。

佐世保内的官兵们终于受不了这种无休止的“扰”,双目无神的瘫软在地上,甚至有的军舰上的官兵直接趴在了炮口上睡着了。

几天后,北洋舰队依然按照老样子不断的无休止炮击佐世保,但并没有几天前的那么准时,有时候半个小时一次炮击,有时候两个小时一次炮击,在半夜的时候还是不间断的炮击,龙威号舰长程璧光完全执行了唐健下达的命令,就是让港口内的日军士兵时时刻刻感觉到危机,却不真正的进攻,让佐世保内的日军时时刻刻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直到夜不能寐,饭不能食。

这一天的早晨,唐健还是按照惯例,走到龙威号的甲板之上,观看着龙啸号在佐世保港口外海的独自表演。

这时,李盖茨从船舱中打个哈欠伸着懒腰走了出来,看李盖茨精神熠熠的样子,似乎昨天晚上睡得很好。

李盖茨走到唐健的身边,递给唐健一根烟卷点上然后自己也点上一根,说道:“少爷,今天的闹钟好像早了点啊!”

唐健犯了一个白眼,骂道:“卧槽,这叫闹钟啊?现在可是炮袭佐世保啊!那家闹钟*早上拿34o毫米主炮轰啊!”

“呵呵,少爷,这不是开玩笑么?”李盖茨讪讪的笑道,“每天这样不要钱的轰,钱烧的慌啊!”李盖茨用一种看败家子的眼神看着唐健。

唐健没好气的说道:“炮弹要钱,军舰就不要钱啊,不就是几百炮弹么?”

“得,少爷,你财大气粗,那就多砸点炮弹给小日


状态提示:战火远东 第十三章 反攻日本本土 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