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明血裔>第五十章 下山

康熙一摆手:“你们此言差矣,朕要是到了前方,更能鼓舞士气,到时候大清必定势如破竹,吴三桂还不是手到擒来?”

明珠满脸苦色:“皇上,现在黄河以北都是咱们的地方,到了黄河以南,没准那一天咱们的人就反了,到时候万一皇上被困,吴三桂可就真的一劳永逸了。”

康熙皱了皱眉头:“你说得倒也不是没有道理,那你们跟朕说,平定吴三桂,谁可以做大将?要是谁再把自己的子侄举荐上来,打了败仗,朕可把你们一起办了!”

全朝堂的人全都静默不语,谁都没法保证一定能打得过吴三桂这个沙场宿将,与其举荐了连累全家,不如不举荐。

康熙一见全都沉默了,怒气就上来了:“碰到了好事,你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生怕落在了别人后面,如今国家到了危难的时候,你们竟然一个个缩起头来,你们对得起头上的顶戴花翎么?”

明珠咳嗽一声:“臣有人举荐。”

“何人?”

“太子太傅图海!”

“他?他正在家里养病。”

“我等皆不通军事,若要拿出章程来,还得图海来!”

“来人,宣图海觐见!”

再说另一边,吴三桂可是笑开了花:“本以为要费些力气,咱们这么快就推进到了湖广,照这个形势下去,不出三年便可将鞑子赶出京师。”

胡国柱哈哈大笑:“人人都说后金鞑子勇猛无敌以一当十,几场仗打下来也不过如此,我看这天下必定属于父王的了。”

夏国相可没他们这么乐观:“父王,咱们这些日子打的地方基本都有父王的旧部,里应外合当然容易,再往北边点,可没有什么旧部了。”

吴三桂点点头:“如今川蜀已经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陕西的王辅臣也是咱们的人,咱们下一步只需要决定是巩固势力与鞑子划江而治,还是一鼓作气,将他们赶出关外。”

夏国相心里无奈地苦笑一声,吴三桂确实是老了,要是放在年轻那阵,他早带着关宁铁骑直扑湖广了,哪里会想什么巩固后方之类的,这场仗打的就是一个气势,只要气势在,这场仗就输不了,一旦气势不在了,那些所谓的盟友立刻就会倒戈,到时候墙倒众人推,谁也救不了他们。

想到这里他连忙开口说着:“儿臣以为,咱们务必要速战速决,打鞑子一个措手不及,湖广之地毕竟距离京城很远,等他们缓过神来,咱们已经拿下湖广了,到时候进可图谋天下,退可划江而治一图后变。主动权将会完全掌握在咱们的手里。”

吴三桂点点头:“就按你说得办!”

影视剧里面演得三藩之乱几集就打完了,但是这场仗在历史上可是足足打了八年,直到康熙耗死了吴三桂,这场仗才分出了胜负。吴三桂也因为年老,不复当年雄心,让那些盟友看不到希望,所以盟友们纷纷反叛,胜负就此决定。

但是现在,正是吴三桂势大的时候,所以康熙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有多么的艰难。

再说在蝴蝶山上的程孝廉,一直在劝说翟嵩钖下山去搞点事情,翟嵩钖却隐忍不发,让他继续连箭。

翟嵩钖当然知道现在是好机会,但是没有一半的成功率,他不想再让程孝廉做无谓的牺牲,毕竟大明朱氏为此流的血够多了。

知道程孝廉在山上待得第八个月,翟嵩钖终于带回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昆明城的大军已经开拔了,这个时候是个人都明白了,吴三桂要建设另一个自己的军事中心了。

云贵这种地方,自古以来就不适合当军事中心,因为交通不便,回头人家国家的军队都堵到你的家门口了,你才接到前线消息说敌军偷袭,黄瓜菜都凉了。

吴三桂在云南根本没办法发号施令,所以他需要建设一个新的地方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大军撤走之后,意味着这里的高压已经不存在了,程孝廉只要不用袁小三的名字让有心人听到,便没有什么风险了。

所以程孝廉决定下山,这个时候他也明白了翟嵩钖的一番好意,当初拦着他不让他下山,是为了保住他的性命。

准备下山的前一夜,程孝廉终于问出了一直憋在心里的问题。

“你怎么跑到这山上来的?”

“当初从缅甸回来,心如死灰,但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自杀,再说我再杀还不如杀两个鞑子再死,于是我就上了这座山,只是那些苗人不喜欢汉人,我只能在山的另一边搭建了一个小木屋,勉强在这山上存活。”

程孝廉挠了挠头:“你这一身本事是跟谁学的?”

“我从小就是练武出身,我父亲说了,大明的读书人已经够多了,少的就是袁督师那样的英雄,所以从不苛刻我读儒家的书,而是给我找来了兵书战策,希望我能中兴大明。可惜还没等我学成本事,大明就没了。”

程孝廉眼神明亮:“相信我,大明会回来的。”

“你有把握么?”

“没有。”

“那你跟我说个屁?勾了我一脸的泪水。”

“我姓了朱,便注定了这辈子生生死死都得反清复明,我可不想七十岁的时候,再被人抄家灭族,只是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咱们的志向先不用定的这么高,先去给咒水之难的大臣们报仇怎么样?”

“咱们俩去报仇?做梦了吧你?”

“哼,老子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你信不信?”

“不信。


状态提示:第五十章 下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