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超级大独裁者>第五百五十一章 就职典礼

军『政fu』成立的次日,地方督抚中的实力人物张之d就宣布拥护军『政fu』的决定,号召各省督抚加入军『政fu』。全\本\小\说\网\/

张之d的示范作用,影响还是很大的,原本还处在摇摆不定中的其他督抚一见,都在心中掂量开来了。

接着,伍廷芳又马不停蹄的前往闽浙、两江、闽浙等地活动,仅仅只过去了五天左右,两江、湖广、两广、四川等重省就宣布加入军『政fu』,同时派员前往京师商量国事。

刘坤一、边宝泉、谭钟麟这些都是聪明人,心里跟明镜似的,早拥护,早加入,得到的利益最多,这时候切忌首鼠两端,摇摆不定了,既然连张之d都已经屈服了,南方攻守同盟自然是瓦解了,他们也不想被指着脊梁骨骂成分裂份子。

所谓的派员入京商量国事,实际上也就是去京师商量怎么瓜分蛋糕,为各自的大佬争夺权力。

众督抚虽然同意魏季尘当那个军『政fu』什么大元帅,但是对于军『政fu』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政fu』,接下来中国实行什么政体,就众说纷纭了。

此时不比后世辛亥革命后,民主思想传遍中国,认为民主就是人人都有机会当总统,那时候只有共和制,你要是从共和制变为帝制,就是倒行逆施,逆历史的『o』流。

此时中国连君主立宪制都没有经历过,只是刚刚结束帝制而已,如果魏季尘此时提出君主立宪制,历史书上只会写顺应历史的『o』流,因为这是一种进步啊。

除了君主立宪制被提得最多之外。

当然,也有人提出军『政fu』应该仿照美国搞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反正大家都是一知半解,吵吵闹闹,没有一个系统的思想。

各省总督、巡抚与各自的幕僚商议良久,亦没有商议出什么来,这些督抚都是老旧大臣,远没有原先的革命党那么开明,做事喜欢从中国上下五千年去寻找答案,但是他们又不愿意魏季尘一人独揽大权,因此显得有些郁闷,商量不出什么来。

朝野朝野,这是朝中官员的反应,至于在野人士,思想就更为胡『luan』了,各路人马那可是蠢蠢yu动,什么立宪派,维新派,民主派都是粉墨登场,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团体,趁着新旧jiao替之时,诉求着各自的政治诉求。

可怜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刚逃出京师,乘船前往欧洲,大清又没了,等到他们得知消息,只好又纷纷往京城赶去。

五天的时间,已经够长了,军『政fu』的大军已经占领了直隶各处战略要地,为了不使各省督抚惊慌,暂时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而曹锟出兵山东之事也是极为顺利的,山东原有的军队早就随着那位山东巡抚进京勤王被消灭掉了,剩下的一些连土ji瓦狗都算不上,可以说,曹锟领兵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接收地盘的。

魏季尘在这段时间内,则进行了官制改革。

否则国家的行政还处在hu』当中,那些死去的大清官员虽然庸庸无为,但至少还勉强维持着大清的运转,这一下子死去了那么多人,当然要马上输入新的血『液』了。

等到李鸿章、李云飞等人入京之后,军『政fu』中央官制大体构架也出来了,首先是改六部为十一部,细化国家的行政机关。

这十一部分别是:外务部、军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礼部、学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理藩部。

外务部的职责就是原清『政fu』的总理各国事务衙事务,为其他各部之首,外务部大臣暂定为李鸿章。

军部不用说了,军部大臣魏季尘直接任命马金叙,战争的时候由军部筹建战时大本营以及作战参谋总部来统辖三军。

度支部掌管财政事务,就是原来的户部,任命李云飞为度支部大臣,手中有钱,心中才不慌。

邮传部掌管船政、路政、电政、邮政、庶务等jiao通行政,邮传部大臣为盛宣怀。

吏部大臣为王文韶,王文韶圆滑,作为沟通新旧官员的桥梁,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学部是教育行政机构,学部大臣为孙家鼐,维新变法时,创立京师大学堂的那位就是孙家鼐了,京师大学堂名字太小气了,直接被魏季尘改为北京大学。

其他各部大臣就不一一介绍了,当然,这些人的任命都是暂时的,还要等到各省代表到了之后才能确定。

六月六日,魏季尘的正式就职典礼在太和殿举行。

军『政fu』的首脑简称元首,估计希特勒听到了,要蹲在那个角落去哭了。

此日,京津地区的官员悉数到场,各级高级将领,除了那些必须留守走不开的,同样是赶到了京师。

由于军『政fu』只是临时过渡『x』质的『政fu』,加上魏季尘极力要求,他的就职典礼便化繁为简,但是魏季尘在就职典礼后,搞了一个阅兵典礼。

按照历史沿袭,祭拜完天地之后,魏季尘一脸肃穆的领着一班大臣走向太和殿。

沿途有宫礼乐队奏响乐曲,使整个场面庄严肃穆。

魏季尘首先行进太和殿后,紧接着众大臣依次进入殿内分两排站好,然后由礼部尚书领头,请求魏季尘即位。

此时的太和殿已经经过了一翻改变,龙椅所在的高台只有原来的一半高了,不过,那张龙椅依然摆放在上面。

魏季尘在众朝臣的再三请求之下,慢慢的走上台阶,坐到那张龙椅之上。

此时的中国,只有过皇帝登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一章 就职典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