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营业执照已经是三证合一,办理公司的证件也比较简单,只要资料准备的齐全基本上一个月左右就可以领到营业执照。
海岸线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册比较顺利,基本上走一道流程的事情,出了工商局的叶华并没有立刻回家,而是去物色房子,公司总得要有办公的地方,到时候还得招聘员工等等。
开创一家公司真不容易,不过叶华乐在其中。
在以前的时候,他也和无数的普通人一样,为基本的生活而奔波,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可以说叶华已经脱离了物质层面的诉求,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这年头谁能没点爱好呢,说的高大上点就是伟大理想了吧。
叶华在商务街逛了半天,寻思琢磨着海岸线科技要做什么都没有想好,现在就去找办公楼,租了空着,商都这地价叶华也受不了啊,他现在的那点钱在这座大都会里甚至都不够买一套房呢。
决定先计划好海岸线科技做什么,想好开局再做这个打算,搞一家初创公司急不来也不能急,玩真实可不是写小说啊。
回来之后家里静悄悄的,乔薇和蓝萍估计应聘都没回来,叶华来到客厅坐在沙发上,开始思量着海岸线科技做什么产品。
叶华注册的公司类型并非是互联网科技公司,都说要玩真实,当然要玩实体,要搞硬件科技了,互联网公司的利润的确比实体企业高,毕竟实体大多数都是重资产为主,互联网企业大多属于轻资产。
而叶华给海岸线科技的初期定位就是围绕计算机为服务体,要说是互联网公司也可以,因为要从事与信息技术相关和软件开发等领域。
毫无疑问,海岸线科技的定位应该是一家it行业的新创科技公司。
叶华琢磨着,现在的全球it行业,都已经被巨头所占据,想要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这个领域出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基本上是要踩着传统的老牌巨头上位。
在思考到计算机领域,叶华不禁想到了其中一个著名的贝尔定律,当然着不是物理定律或自然法则,而是一种专属于在计算机领域的特有现象。
贝尔定律说在计算机领域每过10年左右,就会出现一类新的计算机,基于新的编程平台,新的界面产生新的应用,从而开发出一个新的产业,至今为止it行业都在完美的按照贝尔定律发展。
例如从60年代的大型机,到70年代的微型机,再到80年代的个人电脑,然后到90年代的浏览器,最后到现在的云计算移动设备。
以大约10年为周期,每一个新的应用、新的平台都开发出了一个新的产业,并且在这个产业当中会诞生新崛起的巨无霸。
那么下一个十年会产生什么新的平台、新的应用,下一个科技巨头……叶华理所应当的想到当然是自己创办的海岸线科技了。
想到这里,叶华顿时豁然开朗,既云计算和移动设备之后,计算机领域的下一个新兴产业必然是基于全息成像技术为核心,产生新的操作界面、新的编程平台和新的人机交互应用,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链。
现在的那些什么虚拟现实vr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在叶华看来都是旁门左道,说的委婉一点也不过是昙花一现,ar和vr技术之所以现在这么热门,还不是因为全息技术到现在都没有走出实验室的缘故。
这是典型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现象。
因为全息成像hd技术能够做到vr技术和ar技术能做到的一切,但反之这两者就不行,高下立判。
所谓的虚拟现实vr技术的沉浸式体验,本身就是扯淡或商家为了噱头而已,“虚拟现实”这个词里面都有“现实”二字本身就不可能是沉浸式体验,真正的沉浸式体验是要去掉“现实”这个词语。
那是用户以自身和设备为交互链接,在精神上进入到另一个世界,所有的互动行为都是依靠大脑脑波的活动来完成,而不是依靠身体做出肢体动作来完成,这才是货真价实的沉浸式体验。
那么显然只有虚拟世界vw技术才能实现,虚拟现实vr就是虚拟世界vw的劣质低配版,全息成像hd能够做到而且比虚拟现实vr做的更好。
至于增强现实ar,同样的道理这就是全息成像hd技术的劣质低配版。
vr技术和ar技术的出现是必然也是过度性质的技术,因为虚拟世界vw没那么容易实现,所以自然诞生了低配版的vr;因为全息成像hd技术也没那么容易实现,所以自然诞生了低配版的ar。
显然,vr和ar必然是vw和hd的垫脚石,前两者的最终形态就是后两者。
值得一提的是虚拟现实vr就是「virtual-reality」的英文缩写,增强现实ar就是「augy」的英文缩写,虚拟世界vual-world」的英文缩写,以及全息成像y」的英文缩写。
“全息成像hd技术,就是你了。”叶华暗暗的点头,就决定以基于全息影像技术开发的产品作为海岸线科技首款主打产品。
全息技术在世界上的多个国家都在进行了充分的研制,可以不夸张的说这项技术包含了未来,谁最先使用这项技术,谁就最先走入未来的先进技术行列,这是一项足以孕育出一个全球性科技巨头的新兴技术。
叶华并不是先行者,实际上hd技术已经在实验室里出现了,相对而言目前比较先进的全息成像技术主要有三种,即:激光束投射实体的3d影像、空气投影和交互技术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