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军警无界>第三十章第三节 在家待业的日子

姜晓洛正在休息,手机响了。

“喂,你好!”

“请问是姜晓洛同志吗?”

“我是,你是……”

“我是市军转安置办的,我姓李。”

“市军转安置办的?”

姜晓洛打了一个激愣,从床上坐起来,耳朵紧紧地贴着手机。

“是这样的,我们从今年全市军转干部资料中看到了你的材料,想和你沟通一下。”对方没有回答姜晓洛的疑问,直接表明了来意。

“噢,那好的。”姜晓洛的脑海里瞬间转过了无数个念头。

“这样,你明天下午到市军转办来一下,在南京东路,你到之前给我打这个电话。”

“好的。”姜晓洛放下电话,坐在床边开始琢磨起来。

“市军转办,不是区军转办!”

“那就是说,档案已经到了市里,应该很快就会到区里。”

“看来要抓紧时间了!”

“不过,市军转办为什么要找我呢?”

“难道是想把我留在市里?”想到这,姜晓洛有些兴奋。

“也有可能,也就是说可能是我的专业正好有需求!”姜晓洛站起来,一个劲地摸着脑袋,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

“如果能够留在市里,应该是一件好事!”

虽然江上县已经是区了,按照老百姓的说法就是“城里人”了,不过要想成为城里人,还是需要时间的。从县城人变成城里人不仅是称谓上的改变,还有经济条件、素质条件等,更重要的是,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这是定势,很难改变的。

当然,对于姜晓洛来说,这不是他要考虑的,如果能到市里上班,那么他就可以在城里落户,以后孩子就是市里户口,这才是关键。

“不过,会让我去什么单位呢?”

姜晓洛静下心来认真考虑起这个问题,这是最重要的。市军转办已经看过他的资料并主动打电话来,就是说至少专业对口,要不然没必要多此一举,难道是那个部门——那个看起来很神秘的部门。想到这,他倒不由地笑了,笑得有些诡异。

第二天中午,姜晓洛吃完午饭,跟父母说要出去,便出门坐车进了城。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进城越来越方便,县城的人只要一趟车就直接到了市中心,比以前转二三趟方便了很多,这就是政府提出的加快城乡融合带来的好处。

到了南京东路,姜晓洛给对方打了一个电话,约好在附近的一家咖啡店见面。

“您好!”

“你好!”

两个人握了握手,简单地寒喧了一句,坐了下来。

“您喝点什么?李兄。”姜晓洛首先礼貌地问道。

“随便。”

对方年轻不大,也就是三十出头。姜晓洛心想,能在市军转办工作,肯定是有关系的,这个部门可是实权部门,毫不夸张地说,面前的这个人和他的同事们就是决定姜晓洛他们这些军转干部人生命运的人。

……

“那就咖啡?”

“可以。”

“那我们就开门见山,直说了……”对方说道。

“好的,李兄。”

“是这样的,我们看了你的档案,对你在部队从事的工作我们也是了解的,今年正好有部门需要你这样的专业,我们就和他们说了一下你的情况。”

“谢谢你们的关心!”

“不过,今年转业干部的档案刚刚到市里,具体怎么落实还要看政府的政策。”

“噢。”

“我们只是先和你沟通一下,你是江上县的吧?”

“是的。”姜晓洛答道。

“这里面就牵涉到一个户口的问题。”

“现在不是撤县改区了吗?”

姜晓洛想,既然是市里的一个区了,还存在什么户口问题吗?

“虽是这么说,但现在你们军转干部的分配还是要看户口的。”对方说道,语气里透出一份无奈。

“我明白的。”姜晓洛对这样的说辞只能感到无语。

“所以,我想说的你能够明白吧?”

“我知道,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我能够把户口落在市里,就能够进这家单位。”姜晓洛反问道。

“是的!”对方很肯定。

“那我回去问一问。”

“好的,不过要抓紧,你明白的。”

“我知道,谢谢李兄的关心!”

“应该的,都是一家人!”

坐在回去的车上,姜晓洛望着窗外。市中心高楼林立,路上车来车往。对姜晓洛来说,能够留在市里肯定是一件好事,但人家也很明确地说了不负责户口,要自己解决,也就是说,如果自己能够把户口落到市里,就能够安置在市里,但这可能吗?

姜晓洛想起前段时间京州的战友冯坤打来电话,说有一个新政策,像他这样的单身军转干部也有机会留在京州,不过不是在京州市区,而是原先工作所在的地方。冯坤说可以试一试,只要能留下来,就是在郊区也挺好的。姜晓洛按照冯坤的指点打了一个报告寄回去,十几天后冯坤来电话说还是不符合条件。听到这个结果,姜晓洛也就是笑了笑,对冯坤的帮助表示感谢。对他来说,留在京州原本就是一个梦。现在梦醒了,但人生的道路还要继续往前走。

可是,回到家乡,南陵和京州总不能比吧,也要户口,这让姜晓洛感到不可理解。在他看来,国家对军转干部安置还是很重视的,但为什么还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障碍呢?对他这样的技术干


状态提示:第三十章第三节 在家待业的日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