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豪车下来的张亦安一眼瞧见赵氏集团的掌舵人赵拓,很家常地在烧烤架前做烧烤,张大公子走过去道:“赵叔叔好,来离城怎么不先通知一声,都来不及接待了。”
赵拓满脸含笑道:“过来随便看看,不必那么麻烦,你父亲进来还好?”
“嗯,不过经常念叨着想跟赵叔叔探讨笔墨术法,我爸最近也迷上了柳体,说找叔叔最得柳体的骨力遒劲,不逊当代大家,还想请教来着。”
赵拓极喜书法,在“柳体”上也颇有造诣,但说不逊于当代大家还是有些过誉了,只是这话听了让人喜欢,不禁露出喜色。
随后张亦安又取出一方砚台道:“送赵叔叔个小玩意儿。”
小玩意儿?
还在撸烤串儿的葛牧向砚台瞥过去了一眼,咧了咧嘴,这个无意间的小动作却被赵拓瞧见,便问葛牧看出些什么门道,似乎有考教的意思。
葛牧道:“张大公子嘴里的小玩意儿还真有意思!这是端砚的鱼纹白,十大名砚之首,更了不得是砚地那行小字,白石道人用砚。白石道人是宋代此人姜夔的号,那不用说这块砚就是千年古物了。”
赵拓跟张亦安都微微一惊,都以为葛牧只懂道术的草莽,没想说起这种文玩古物也如数家珍。
其实他们哪儿能想到葛牧前世的霄庭神王书法也是登峰造极,一副《镇魔贴》还曾被天帝收藏到上界府库,此世也曾专研书法,对笔墨纸砚的典故更是了如指掌。
他继续道:“不过呢?”
张亦安问:“不过什么?”
“砚底那行字是清代篆刻名家朱简的手法,宋代的砚台怎么会用清朝的篆刻手法?显然就是后世人仿的。不过用料、雕工都是上佳,也是一方好砚。”
被说破了砚台的来历,张亦安却也并没有觉得尴尬,因为他也知道砚台不是姜白石所用砚,真的恐怕早就放在博物馆了!而砚台的用料的确是端溪烂柯山的料子,有清代篆刻大家操刀,送礼绝对不会寒碜。
赵拓也不以为意,说道:“清代的老砚台还能保存如此完美,难得的很,让人爱不释手,我就却之不恭了。”
“赵叔叔喜欢就好。”
葛牧嘴角含笑,不再开口。
饭后赵拓跟林常风到竹林里散步,花廊下留下了几个年轻人。
唐晓晓朝葛牧凑了凑,有些揶揄地玩笑道:“今儿你可落了下风喽,你瞧瞧人家张大公子多会讨好人。”
“这跟我有半毛钱关系?”
“当然有!人家在益清的父亲面前留下了好印象,自然会被赵家喜欢,机会也更多一些,而你不但两手空空,全程都在吃,吃,还是让益清的父亲亲自烤肉,这能留下什么好印象?”
原来唐晓晓也以为自己喜欢赵益清,看来最近风闻很盛啊。
葛牧淡然一笑:“唐老师,您多虑了。”
“吆吆吆,嘴硬吧你,到时候有你后悔的。”
“你俩嘀咕啥呢?”赵益清走了过来,她没听清楚两人说什么,但知道唐晓晓这妮子喜欢在被背后编排自己,先在后者的脸上捏了一把。
葛牧伸着懒腰道:“没什么,唐老师说我今儿没讨好老丈人……看来咱俩得关系已经落实了。”
啊?
“两个人都是狗嘴里吐不象牙的货,还老丈人,滚蛋。哎我说你们俩还是头一回认识吧,怎么这会块就狼狈为奸了。”
唐晓晓傻兮兮的一乐。
她的家庭相对于张、赵两家要薄弱一些,自然会觉得张亦安这类多才多艺的翩翩佳公子有距离感,而葛牧表面看起来很平凡,相处起来就轻松得多。
她亲昵的搂住赵益清肩膀,打趣道:“还不都是为赵大美女将来的幸福考虑?”
“呸!”
……
竹林。
赵拓跟林常风缓步而行,赵拓忽而顿住脚步道:“常风,你觉得这两位少年怎么样?”
“张家这位公子心思细腻,说话得体,没有寻常富二代嚣张气焰和骄傲,在年轻人里很是难得。”
赵拓长长地嗯了一声。
然后道:“的确心思细腻,甚至很有心机!以他张家的财力送我一方宋代的砚台并不难,他却拿了清代的仿品,显然是知道我会觉得宋代砚台太过贵重,未必会收,清代的既不寒酸也不奢靡,正是恰到好处。”
“我可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他喜欢小姐,才讨好你的。”
“看得出来他的确喜欢益清,但张赵两家生意往来很多,张家肯定有联姻的意思,长辈们自然会对他授意。”
赵拓又往前走了几步,“张亦安这孩子虽说不错,但在我眼里还谈不上出类拔萃。”
“您眼界向来高。”
“并非我眼界高,只是太过于专营细枝末节成不了气候。”
赵拓又道:“葛世侄呢?”
林常风呵呵一笑道:“我只是武夫出身,要说身手,瞧葛牧的架势以及行动来说就知道远远不是他的对手,您别瞧他的坐姿以及走路什么都很随意,其实几乎是无懈可击的。”
作为习武之人,自然喜欢以武学的角度看人。
林常风知道葛牧是修道者,身手相当了得,自然也有了于自己比较的心态,刚才吃饭时不少的观察葛牧,但只要目光向他一瞥,就不由得感觉到一股压力。
他随意坐着,却犹如重磐!
那看似平淡的目光却隐藏在似能劈开天幕般的锐利。
虽未交手,但已望而却步。
赵拓摇头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