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之后,天色已近黄昏。
眺望不远处的独南苗寨,已是炊烟袅袅,寨中人们正在准备晚饭。
走在梯田的田垄之上,不时碰到干完农活返程的寨民。
一路上,于凡不停地与这些相熟寨民们打着招呼,对于这个他们看着长大的小娃仔,寨民们也不吝啬热情回应。
田垄两边的稻子,已然抽满了穗条,饱满浅黄的谷子,压的稻苗微微弯曲。于凡边走边想,又一个丰年,多好的日子啊。
走过田垄,路过一条水渠,到了独南苗寨跟前。
一座座吊脚楼,浮现在眼前。
这些吊脚楼,都是砍自雷公山山中杉木所就,泥瓦铺盖,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廊洞下雕龙画凤,还有阳台木栏,别有一番风情。
独南苗寨,官方叫独南村。
居民多是锦鸡苗族,民风淳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封闭悠然,外界人士涉足甚少。
于凡进寨之后,往自家吊脚楼方向走去,他家位处寨中的西北边缘,一栋三层的破旧吊脚楼,与寨中其它吊脚楼相比,这楼子显得古老破旧。
爷爷独自抚养他和妹妹,已然不容易,没有财力去新建或者翻新楼子。
将近家门,远远便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丫头,站在门口,挥手喊着:“哥哥......哥哥.......”
于凡脸上露出温和疼爱之色,快走几步,到了跟前,伸手揉了揉小丫头的脑袋,拉着她往屋内走,嘴上说道:“小馨,又等了多久?不是让你以后不要再在门口等了吗?是等我还是等.......?”
小丫头仰起稚嫩白皙小脸,有点不好意思,摇头脆生生的说道:“哥哥,没等多久啊。”
“自然是等你了....哥哥!”又补充了一句。
可是她眼神,却出卖了自己,明亮清澈的小眼睛,忍不住往于凡手上竹篮打量,发现里面却是些山蘑菇。
有点小失望,小丫头又盯向于凡后背的背篓,露出期待希翼之色。
于凡不禁哑然失笑,说道:“你这个小馋猫,果然等的是青花鱼啊,放心吧,这次不仅有鱼,而且还有更好的野味呢。”
这时,屋内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趣道:“小凡啊,小馨盼着你的青花鱼,可是盼了一下午。锅里水烧开等着,佐料早准备齐全。哈哈.....”
屋内传出的一阵笑声,惹得小馨有点小羞涩。
但她自小在苗寨长大,有着苗家人的大方不忸怩,嘴里低声咕哝道:“就是盼青花鱼嘛,味道的确好,我做的红烧青花鱼,那次不是你们吃的最多,可惜每周只能吃一次。”
“这次说好了,三条鱼,一人一条,谁也不准抢,哼!”
羞涩过后的小馨,大声威胁道,但是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帮于凡取下背篓,发现里面不仅有青花鱼,还有一条清理干净的肉蛇。
小馨脸上喜色,再也抑制不住,冲着屋内娇声嚷嚷:“爷爷......爷爷......,哥哥还抓了一条青蛇,晚上给你炖了下酒。”
此时,屋内走出一个老人,疼爱的看着小丫头和于凡,连连点头说道:“好好好,老头我有口福,晚上倒要好好喝上一口。”
小丫头忙乎起来,先将蘑菇、草药、栗子等山货归置好。
寨里有收购这些山货的小卖铺,于凡去上学也可带上部分去城里兜售。
这些玩意在城里颇受欢迎,价格也不菲,是一家三口油盐酱醋等日常生活所需资金的来源之一。
随后,她开始做鱼、炖蛇,自然有一阵忙乎。
小馨叫于馨,与于凡一样跟着爷爷姓,从小就乖巧懂事。
这三口之家,爷爷忙农活,哥哥每周从城里回来后采集山货,她就忙乎屋内之事。
人虽然不大,也将家中倒腾的整整有条,让爷爷和于凡觉得有个家的样子。
出屋的老人,今年六十有五。
面容枯槁阴暗,脸上的岁月风霜痕迹突显,皱纹沟沟壑壑,已显苍老之态。
他身材中等枯瘦,却有着苗寨人独有的黑黝结实,背已微显弯曲。
把两个小娃,从小独自拉扯到大,其中不易之处,自然不足为人道。
庆幸的是,爷爷是苗家人的巫医。
除去一年农活所得粮食,保证三口之家吃喝之外,爷爷还通过给寨民瞧病去灾,也能有些收入,在寨子有些人缘威望。
而两个娃娃,从小没少得到村里人的帮衬看顾,这才把他们拉扯到现在。
至于为何是爷爷独自带着他们两个,没有父母、没有奶奶,于凡和小馨也疑惑过。
小时候,他们问爷爷时,爷爷总是沉默不语,良久才开口,孩子啊,我也不知道你们的父母在哪里,然后,只是摇头叹息,不愿再说下去。
两个娃娃,打小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原因自然是,他们爷爷一个大老爷们,出门干农活,地里山里刨食,自然不可能带着他们两个小不点,只能一家一户,托人照顾。
如此一来,村里上百户人家,他们倒是一个不漏,几乎都呆过。
寨民们也不愿跟两个小娃说起他们身世,显然得到过爷爷的交代。
只是从两个娃娃小时候起,寨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不吝啬吃食和照顾,往往都伴着更加疼惜怜爱之心,让于凡和小馨感觉有点小不自在。
日子一长,两人也就不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