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后马其顿征战史>第六章 北进色雷斯

公元前266年,安提戈诺斯再次起兵,按原计划率军北上进攻色雷斯。

色雷斯与马其顿北部边疆接壤,拥有泰里斯、加泰、拜占庭三大城市及其周边的肥沃土地。色雷斯的马匹属于优良品种,同时,他们拥有非常不错的骑手。所以色雷斯人以前经常侵扰马其顿北部地区,抢劫这一带山民的财物。两国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而且在边界发生多次小规模纷争中,色雷斯略占上风,捞马其顿人便宜。如今当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时,色雷斯人又开始担心马其顿人的报复,便左右逢源寻求帮助。

色雷斯人最先找到的就是他们的邻居达西亚人。达西亚与马其顿西北边疆接壤,是个比较大的蛮族势力。它西面与日耳曼相邻,刚刚达到中等的蛮族社会发展水平。达西亚人和日耳曼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大部落联盟非常友好互不侵犯。达西亚拥有更为广阔的领土,包括大小数十座城镇、村落,实力比较雄厚,霸占着东欧。

马其顿王国的再度崛起已成为事实,这引起周边国家的恐慌。所以胆战心惊的国邻国们就试着联合起来协力抗衡强大的一方。达西亚在色雷斯特使的重金和劝说下,同意签订盟约。但盟约的内容却始终没有达成共识,双方除了约定互不侵犯,互通贸易、地图信息交换外,并没有约定好更深层次的项目合作。究其原因,达西亚人并不怎么看好色雷斯,对他们来说有没有色雷斯都一样。况且达西亚与马其顿有着不少贸易往来,各部族首领也不希望现在就中断这条财路。如果出于政治上的考虑,那达西亚人更需要马其顿的友谊。因为他们在中欧地区遇到了同样强悍的罗马人,双方已经出手你一城我一镇的争夺着叛军城市和缓冲地区,爆发战争也是极有可能的。当安提戈诺斯从他的间谍埃吉塞斯·拉里萨等人发回的信件中了解到这些情况时,他心情很轻松。

色雷斯人自知达西亚的承诺太保守,就又转身寻求东方的西徐亚人的友谊,西徐亚人痛快地与他们结成攻守同盟。关于西徐亚,马其顿的外交官曾做过一次考察,他反映西徐亚人是个剽悍的民族,他们生活中的人文气息就特别强硬,人人会骑马,善骑射。西徐亚人掌握的土地是辽阔的草原,主要的固定城邑只有五座,都是中小型城镇。城邑之间相距甚远,整个西徐亚是以部落联盟为体制。而且大部分人是游牧的生活方式。西徐亚的文化、经济落后,城镇发展水平有限,这就使得他们经不起消耗。从派往西徐亚的间谍搜索的情报中可得知:西徐亚军队以骑兵为主,配有大量弓骑兵,这种弓骑兵得益于其游牧特性,并无护甲可是机动灵活,他们手中的弓箭威力大,射程远,射的准,此外其作为弓骑兵却勇于近战;西徐亚重骑兵比较强悍,将军卫队的骑兵大部分来自于萨尔马提亚,这种骑兵全身披甲,具有很强的冲击力。要说西徐亚军队的缺点那就是没有什么像样的步兵,他们的步兵更像是炮灰,只是为骑兵拖住敌人制造战机。

收到这些信息后,欧昂诺斯提醒说:

“要注意西徐亚人。虽然我们现在与他们不接壤,但是随着色雷斯战争的进程,与西徐亚人的遭遇不可避免。他们的军队作战能力很强,主力弓骑兵作战靠的是机动和弓箭打击获取优势,这一点很难缠。如果和西徐亚军队开战,必须提前做好准备,针对西徐亚作战的特点,我们须做出特殊的兵种配置。才能确保战胜这个游牧民族。”众人表示同意。

早在商量平定希腊的时候,欧昂诺斯就已经提出征服北方蛮族的战略思想。这是马其顿的安全形势所要求的。在完成了第一步统一希腊半岛后,进军北方的事宜就提上日程。安提戈诺斯回到塞萨洛尼卡后,也确实一直在着手准备第二步方略。

色雷斯组织同盟的事件,无非是对马其顿王国的挑衅。他们有了西徐亚的支持和达西亚的友好中立,又变得肆无忌惮目空一切了。色雷斯军队开到两国边境耀武扬威,马其顿人终于忍无可忍。新账旧账一块,马其顿向色雷斯宣战!

这次仍然是由国王安提戈诺斯御驾亲征,梅蒙担任其副手。梅蒙的外号冷血,是一员能打能杀的猛将。他跟随安提戈诺斯多年,一向忠心耿耿。出征的这支主力军团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武器装备上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其中希腊式民兵枪阵已经成为辅助部队,配置在二线。一线步兵主力是由马其顿方阵长枪兵及应征长枪兵组成,他们的超长枪经过锻造厂的加工,矛头变得更加锋利,枪身更结实不易折断。此外,长枪方阵有轻装步兵配合作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方阵转向和追击时不够灵活机动的缺点。这无疑提升了步兵部队的综合战斗力。还有,增加马其顿轻骑兵力,达到六个中队。军团已接近满编。

马其顿军队向北进发,翻过上马其顿的巴尔干山脉,在出山口处遇到敌军。这队人马的主将竟是色雷斯的阵营继承人拜占斯,他带领镇边部队拦截马其顿部队入侵。

两军相遇即摆开阵势对垒,安提戈诺斯来到阵前观察敌军情况:色雷斯方面部署在前排的是标枪兵,数量很多,一字排开构成了第一道战线;二线的重装部队,中间是长刀兵有6个方阵,两边是希腊民兵型枪兵方阵4个。再往外边是色雷斯骑兵,看样子是轻装骑兵,配有小型盾牌和标枪。站在最后的一定就是拜占


状态提示:第六章 北进色雷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