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跟着课文学历史>第二百二十章 范进中举(十一)

从沈琼枝这里出来之后,唐宁向杜少卿打趣道:“少卿兄,刚才我现沈姑娘看你的眼神含情脉脉,而且你二人又谈的如此投缘,反正她也算是没嫁过人,干脆你就把她娶做如夫人算了!”

杜少卿摇摇头道:“那样的话岂不是显得我跟那盐商一样了,而且我早就过,此生不娶他人。另外我若多占一女子,这世上岂不就多了一个男人无妻?又何必去做这等事呢!”

然后话锋一转打趣道:“要不范兄你将她纳了吧!”

唐宁正在为杜少卿那句“我若多占一女子,这世上岂不就多了一个男人无妻!”而自惭形秽呢,现在听到杜少卿这么,苦笑一声道:“我?我就算了,我的年纪都快能做沈姐的爹了,就不耽误她的大好年华了。”

然后岔开话题问道:“对了,少卿兄,我听闻这南京城里还有一位奇人叫做季遇年,写得一手好字?”

杜少卿点点头答道:“没错,是有这么一个人,不过他的脾气可是不太好。曾经有人拿着大把的银子去求他写字,结果都被他给骂了出来;而且他虽然字写得好,但不肯遵从古法,一直都由着性子在写自己的格调,所以你要是想见他,可一定得有个心理准备!”

“所谓奇人异事,自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若是循规蹈矩、千篇一律,那就没有见识的必要了,而且我有信心他对我一定会很热情的。”唐宁很是自信的道。

这季遇年虽然可以靠卖字赚钱,但从不攒钱,都是到手就花光散光,所以他无家无业,就住在寺庙里面,每天跟着和尚混斋饭吃,因此杜少卿是带着唐宁来到寺庙找他。

一见面唐宁也不求他写字,而是向他问道:“听闻季先生博文广识,那不知道这种书法您见过没有?”着,就在带来的宣纸上写了两行字“文比韩公能识字、诗追老杜转多师。”

这副对子写完,别痴迷于书法的季遇年了,就连一边的杜少卿和久经季遇年书法熏陶的和尚们都呆愣当场,这不仅是因为唐宁这幅字写得好,更重要的是他用的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笔法。

足足过了好几秒,季遇年这才抬头讶然的问向唐宁:“你、你这是魏碑?”

“对、脱胎于魏碑。”唐宁点点头答道。

这个时候缓过来的杜少卿在一边赞道:“的确是魏碑,但范兄这幅字是我见过的今人所写最有碑味儿的,尤其是这字内架构和长短参差的并行线条,真的给人一种建筑的感觉,与传统的魏碑、汉碑完全不同。”

听到这里,唐宁不由得暗赞杜少卿的眼光,因为他这幅字仿的就是清代名家伊秉绶。清代在中国书法史上属于中兴的一代,最显著的成就就是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法的樊笼,开创了“碑学”,而乾隆时期的伊秉绶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自成一家、无出其右。这也就是唐宁当初在孔乙己这个晚清文人的身上学到了书法技能,所以才能

“范先生,能不能把这幅字送给我,我好仔细研究一下。”季遇年难得正色的恳求道。

“当然可以,不过你也得送我一副字!”唐宁笑着答道。

“这个没有问题,但得麻烦范先生您等我两天,我这个人写字的习惯不太好。”季遇年尴尬的答道。

杜少卿则在一边哈哈大笑道:“原来你也知道你写字的习惯不好啊。”

然后转头向唐宁解释道:“这家伙写幅字最少得三天时间,写字之前必须要先斋戒一日,然后磨一天的墨,还不许别人替他磨,必须得自己亲自研磨;最后写字的时候必须得用别人用坏了的笔,还得有三四个人替他拂着纸,一旦拂不好,他就要骂、就要打,反正我是从不找他写字。”

季遇年讪讪的答道:“额,其实不用别人拂纸也行的,但前面的斋戒和磨墨都不能少,因为那是我揣摩的阶段,否则字真的写不好。”

作为一名曾经的兼职网络写手唐宁其实很能理解季遇年的这些怪癖,其实这种创作类的人员身上大多都有怪癖,或许在外人看来很难理解,但这其实就是他们在进入创作状态的一种方式,就拿自己来,如果页面、字体乃至于输入法的图标不是自己所熟悉的,那根本就静不下心来写作,很容易就会被这些让自己觉得别扭的地方分心,这种分心不是你想不去注意就可以不注意的。

所以唐宁很是包容的道:“没关系,正好我还想在南京多呆几天,对了、少卿兄,听南京还有一位荆元的奇人,可不可以带我去认识一下?”

杜少卿满口答应道:“没问题,起来这位荆先生活得比我洒脱。”

这位荆元表面身份是一名裁缝,但每天除了量体裁衣之外还喜欢弹琴写字尤其是写诗,而且他诗还写的很好。于是就有人问他:“你既要做雅人,为甚么还要做你这贵行?何不同些学校里人相与相与?”

荆元则答道:“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为性情相近,故此时常学学。至于我们这个贱行,是祖、父遗留下来的,难道读书识字,做了裁缝就玷污了不成?况且那些学校中的朋友,他们另有一番见识,怎肯和我们相与?而今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了饭,要弹琴,要写字,诸事都由得我,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

在南京兜转了几天,拿到了季遇年的字之后,唐宁便辞别一众新认识的朋友重新启程了,再次经过一路的跋山涉水终于来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章 范进中举(十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