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神奇的小麦
余见海的成绩有目共睹,得到了余湾人的一致肯定,也得到了镇领导的认可。
现在镇长孟宪平对余湾的关注超过了任何一个村,从余见海上任后已经到了余湾两次,实地查看蔬菜专业村的建设。看到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对余见海的工作赞口不绝。
南城镇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孟宪平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几次特意提到了余湾,号召全镇的干部群众向余湾学习,向余见海学习,敢于突破固有思维,利用科学,向土地要效益。
余见海也被要求作了报告分享经验,不过这家伙好像对于开会不怎么感冒,只是粗略的介绍了一下余湾大棚的规模和种植种类,对于预期产出的效益闭口不提。
在选举参加县里人大代表的名额时,余见海意外的落选了。这个结果让孟宪平深感意外,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这就是基层的现状,很多事情也不是以领导的意思为准的。不过余见海一点都不在意,他对于参不参加县里的代表大会,压根就没有半点兴趣。
他这几天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山脚的麦地上,因为现在麦穗已经出来了,正是养花灌浆的时候,这片麦子能不能取得高产,这是最关键的时候。
没选上县人大代表,正好给了他更多的时间,可以专心侍弄小麦。
余见海可是在这片小麦上倾注了不少心思的,还指望着能够验证他的想法,培育出优良的小麦种子呢。
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余见海把麦地连喷了三次药汁,用于让麦子加深印象,对于营养的吸收更全面,最终达到理想的产量。
余湾人已经很少到山脚来了,所以也没有几个人知道余见海的麦子长得究竟怎么样。直到这一天余汉成无意中路过,被麦田里密密麻麻的麦穗惊到了,回家告诉了刘翠花。
“我的乖乖!有较好的麦子长得可不得了!”余汉成感慨道,“我活了四十多岁,就没见过那么好的小麦!”
“能有多好?”刘翠花撇了撇嘴道,“难不成还能收千把斤一亩?”
千把斤,这是一般肥力足实的土地小麦的产量。在余湾,大块的田地里麦子也收获过一千斤以上的产量。不过像在山脚的这些边角地块,基本上也就是八百斤九百斤的样子。一来是田块小各家不怎么重视,二来是靠近山脚,麦子临近成熟时温度相对更高,很多时候灌浆不到位,麦子就被干热风强行催熟了。
“千把斤?”余汉成冷哼了一声,“要是不倒伏不遭到天灾,我估计一千三百斤都可能!”
“你吹牛逼呢!”刘翠花冷笑道,“我们余湾历史上,大田里也没有一千三百斤的产量吧?那些边边角角的小地块,能收到这么高的产量?”
“你不信就算!老子懒得和你废话!”余汉成也没在意,吃完饭就出门了。
刘翠花收拾了一下吗,也要去大棚干活。他们家也参加了合作社,现在两口子都在大棚做事,领取基本的工资。
“哎,你知不知道,余见海家山脚的麦子,就是包了咱们的那些边角地,我家汉成说了,麦子能收一千三百斤!”刘翠花一向是收不住话的,一边做事一边闲话道。
“架势的吧?”正在干活的人们都笑道,“一千三百斤?我家那块地五分多,从来就没有超过四百斤!”
“嗯嗯,我家那一块三分半,最多也就是收过三百多,算是最高了。”另一个女人也说道。
“吹牛!”施志年老婆反驳道,“你姐那块地就三分?我看四分地都不止,靠着边上多占了不少呢!”
总之,人们说说笑笑,都没有把刘翠花的话当一回事,这让刘翠花非常郁闷,等到了收工以后,非要拉着几个女人去看看,证明她没有说瞎话。
不要看刘翠花平时咋咋呼呼的,对于余汉成的话却是深信不疑的,因为结婚这么多年了,余汉成就从来没有骗过她。既然余汉成说余见海的麦子能收一千三,那就是差不离的。
那几个女人被刘翠花缠得没办法了,只好饶了点路,跑到山脚看了一下,不禁被眼前的麦子吓了一大跳。
我的个乖乖!这是麦子吗?麦秆子差不多都要赶上筷子粗了,麦穗密密麻麻的,个头特别大。如果按照她们看到的情况来看,这一亩地还真的能收个千把多斤重。
这余见海究竟是使用了什么法子,能让这些往年人们都不怎么在乎的边角地,长出了这么好的小麦啊!
这些女人都想不明白,回家也自然要和丈夫说。结果她们的男人听了之后也不相信,专程跑到山脚去看看,也是被那么好的麦子惊呆了,觉得不可思议。
太神奇了!太神奇了啊!
这个消息越传越广,几乎余湾的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专程跑到山脚来看了,沿着麦田绕了一圈又一圈,最后互相看道,“真是不可思议呢!”
余湾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被盖成了大棚的,有一部分不在这次规划之内,依然还是麦地。这些成片的麦地长势还算不错,要比每年稍好一些。不过要是和余见海的麦子比起来,那真的是不在一个级别上,压根就不能比。
人家的麦穗多大多长啊!一个都差点赶上两个大了!
再看看人家的麦秆子,就是刮十级大风也吹不倒啊!
人们都在怀疑,余见海的麦地是不是种了什么最新的品种,要不然麦子怎么可能长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