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上帝指使自传>诈唐 二千四百七十七章 眼睛

半坡山名字起得不怎么样,谁能想到里面却经外面更加的复杂,分出来的枝枝杈杈,之前要不是有仙童带路的话,自己走是走不到这里来。想到这里半仙忍不住骂道:“这什么仙童啊,带个路走到一半,他便消失了,也不知道他是故意整我,还是他自己学艺不精,脑袋有包,迷路了。”半仙叹了一口气,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越想越觉得奇怪,里面一定大有问题。

他本想在这里卜上一卦的,可惜他给别人卜准,给自己卜却是不准,他现在本可以给仙童卜上一卦,只是他们之间没多少感情,对方一直对自己没有礼貌,想到这里他以为不卜也罢了。他现在已经不在了,或凶或吉,或祥或恶,都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不知死活的家伙,自己何必为他操心。

半仙本就是一个杂家,他这辈子除了考功名这样的正经事他不愿意去做,别的事他都愿意去学,他一眼就认出这两口棺材是用上好的阴沉木做成的。虽然阴沉木很常见,乌木(阴沉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像这样的东西最适合用来做棺材了,他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上千万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故又称“炭化木”。

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的工艺品、佛像、护身符挂件,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和“黄金万两送地府,换来乌木祭天灵”的民谚,可见,在珍贵的科研价值之外,乌木上面还蕴涵有丰厚的文化价值,这都说明乌木是很珍贵的。墓主的棺椁体积不小,是楠木黑漆,一个棺材上面绘着龙的纹饰,造型与巨龙是一模一样的;另一个棺材上面绘着凤的纹饰,造型也是气质不凡,大有凤仪天下威。

反正是非常古怪,这应该是龙棺与凤棺,看来不应该是装自己的,想到这里半仙还是挺高兴的。半仙摸了摸棺板,很厚实,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是块好料子”,他装得很懂的样子,其实也就是半壶水响叮当而已。这些乌木都来之不易,少说也有上千年才能成形,很好乌木都是几千年的料,而以以楠木属的金丝楠木最为昂贵,一般人用不起这么有料的棺材,能有口薄棺就不错了,混得再次的就拿草席卷了随便埋地里。

棺木中的极品是阴沉木的树窨,也就是树心,一棵阴沉木从生长到成材再到埋入地下成形,至少需要几千年的时间,这种极品可遇而不可求,只有皇室才能享用,尸体装在阴沉木的树窨里面埋入地下,因为特殊的质地,可以让棺内营造出一个干燥不通风的密封环境,细菌也无法进,从而有利于尸体的保存。肉身永远不会腐烂,跟水晶造的防腐棺材一样有用,就跟埋在极寒之土一般,能一直保持着尸体的新鲜度。

其次就是红木、千年柏木、胡杨木树心越厚越有价值。第一是必须得密封,材料不行,用什么好的香料也是没用的,都无法防止尸体腐烂,第二是不生虫子,所谓千里之提,毁于蚁穴,上好的棺料重要性可想而知,能有效地防止蛆虫蚂蚁咬噬。不能像普通的木料,用不了多久就被虫蚁蛀烂了,防虫驻是最基本的选料条件。如果连虫都防不了,怎么能奢望它能保存长久。古代人的棺椁木料都有严格要求,就算是普通人也会选上好的木料,那时候资源丰富,普通人也能用上好的木料。

问题来了,现在眼前是一间房子,两口棺材,却没有看见出路,这要如何?这个时候是要开棺呢?还是要砸壁画?半仙想着一定会有出路的,一定是藏在自己不注意的地方,要不是他打出这火符来,根本不会发现自己进到这种鬼地方来了。他干的不是盗墓的行当,这开棺是有讲究的,他对此的研究也不多,何况是王者墓,最好还是不要碰。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宁肯花大力量是研究盗墓的行当然。一个不懂的人,一定得离这样的东西越远越好,太不吉利了。

半仙总是感觉这时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他一直不知道是谁在盯着自己,难道说是之前的阴影,可是感觉又不像。他恍然转过头来,突然发现龙的眼睛好像是活的,他想起了画龙点睛的故事。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叫张僧繇。一天,梁武帝要张僧繇在寺庙的墙上画四条金龙。张僧繇用三天的时间就画好了,并且画得非常像真龙。大家听说后,都去观看,发出阵阵赞叹声。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看,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张僧繇解释说:“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都不信,坚持要他加上眼睛。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给两条龙加上了眼睛。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两条龙腾地一声飞上了天!

而这条龙感觉也不对劲,感觉也是活的,战国时代,战乱连年,灾祸不断,遍野尸骸,于是出现了很多怪兽。大家不知道这些怪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而百兽的之王也从此诞生出来,一群群的野兽以腐尸为食,在这些野兽里必然会选出最强的王。它能斗狮博虎,能独战群兽,更能带着群兽与人类对抗。它不吃腐尸,他只吃人肉,没有人肉它就不吃饭,所以它会攻击人类,那就是传说中的恶龙。

一头普通的恶龙需要上百人类才能将它击杀,因为龙太凶恶了,人类不断的朝着恶龙发起进攻,最终是


状态提示:诈唐 二千四百七十七章 眼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