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他们一个个是勾结到了一起,交头接耳的样子,元芳觉得特别的恶心的,为什么太平盛世之下,这些大臣们为什么就不能让人省心一点,就不能好好的活着非得勾结在一起给朝廷找麻烦。本以为在官场里可以另创一方天地,却不知道官场里却有如此多的道道,他是出于救民于火的想法,想要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好,才会一直追随在大人的左右。有的人认为他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为了什么,他也不会与别人解释自己这是为何。
一日为官,就要为百姓谋福利,就要替百姓做事,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争之苦。元芳更愿意做带兵打仗的事,也不愿意参与进朝廷的争斗中。而这事明显就与朝廷的争斗有关。无论这种理想是多么崇高,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理想的前提一定是此人所具有的崇高的觉悟。现在的人们不敢去谈论理想这个东西,是因为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了,理想这样的东西就像是就应该纯净的,不受外物所玷污,不为为外物所改变的。
理想是如此的好,以至于我们都不敢去提起了,更不愿意去追求,追求理想就像是我们追求美女一样,感觉一点也不现实。现在社会太过浮躁,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工农阶级,资产阶级,似乎更加热衷于低俗的东西,就像是古人热衷于权利一般。就文人们看来,这都是很奇怪的现象,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的这个地步,我们不能去责怪管理者,管理者并没有任何的错,他们都是我们大地朝里最优秀的一批人。
倘若他们没有错的话,那错的人就一定是我们了,我们是否应该像普通人一样,在自身良好的情况下谋求更好的展。攀附势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展,阿谀奉承可以让我们走上仕途,于是就多了各种快样的联盟与团体,为了利益各式各样的恶心辈层出不穷,各种为盈利不择手段的商业模式。后来元芳渐渐地明白了,想要拯救这个恶心的世界,做武官是没有一点办法的。只有那些看似文弱的文官才可以做到,瞒天过海,盗用君主名义行使大权,翻动如簧之舌,玩弄君主于股掌之上。
关于人性,中国古代圣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荀子却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认为人本性恶,需要通过后天的行善,来改变人性。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其目的是引导人修善,向善。随着社会的展,功利的色彩似乎要遮住了人性,所以我认为一个人的梦想是不应该与人性剥离开来的,人一定没有了人性就像是空有梦想那又如何,也会变了色彩。
人应该活得正直一些,不能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若能体现出自身的修养与品行,此生便无憾了。那么如何能体现出自身的修养与品?为国家尽忠,为长者尽孝,为兄弟尽义,为朋友尽信,为陌生人尽爱心等。
元芳与狄大人都是有真本事的人,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可是里面却是能看出很多的问题来。两个人关系很好,也不以上下级相称,而是以朋友相称,他们一直没有参与进权利的斗争之中,这也是他们能活这么久的原因。要是卷入到皇子争储的争斗中,斗争是非常残酷的,不管你是谁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今天风光得意,明天也许就会家破人亡了,当时的皇帝最是愤恨皇子争储的事。
在京城里当大臣未必比得上在地方做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元芳自然也想要往高处去看看。就算是高处不胜寒可是人还是会拼命的往上爬,元芳也是人他不可能凡于普通人,也过过专擅一方的官瘾,庶不负平生疏狂气格和fēng_liú情志。
元芳看了看大人,眉目是收敛起来,很是严肃的表情,像是在认真的思考,也似在为所想之事担心。元芳寻思了一会后说道:以我跟随大人多年的断案经验,这起投毒案很是是蹊跷,不过...
“不过是什么?”
“虽然像是投毒,可是未必不是他自己寻死,自己服毒。”
“你的意思是?”
“他一个无关紧要的官职,能进到大殿也是皇帝开恩了,你说他这样的人谁会想要去杀他。”
“你的意思是不是他杀,是自杀?”
“元芳看来,很有可能是自杀,毕竟没有作案动机,很难相信有人会要杀他。”
“一定是自杀!肯定是自杀!这必须是自杀!先毒死自己,再毒死别人。”
“有没有搞错,我是不是听错了,先毒死自己,再去毒死别人,这事要如何做到。”
“所以我说这事棘手,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我也很纳闷的。”
“元芳,我们先假设她自杀,但她的动机是什么?”
“回大人,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动机不像我们表面看来这般简单,至于这个动机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
“当我没问,想来你也不会知道的。”
“如果说有动机的话,那他的动机肯定是不想活了。”
“那元芳,死者想死没有问题,他要服毒也没有没问题,问题是他怎么杀死自己,再来杀死别人?”
“他一开始并不知道这毒药能不能毒死人,市场上的假药太多了,一不小就买到了假药了。上回一对小情侣相约去小旅馆里自杀,两个人也是真想死,一点也不含糊就把毒药给吞了。结果呢两个人都没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