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451章 求雨山之战(三)

孙可望问道:“不等闯王的人马上来吗?”

张献忠观察了一下前方的情形,回答:“这里撑死也就四五千人,几万大军推过去,就不信拿不下这个山头。咱们先上,免得让他笑话咱们,这么点官兵还要联手。”

孙可望一咬牙,主动请缨:“义父,我愿打这头阵。”

“好,你带三千人冲击正面,我让文秀、能奇各领两千人包抄两侧。”能奇就是张献忠的另一个义子,全名叫艾能奇,与孙可望、刘文秀、李定国在南明时期被称为“四将军”,素以身先士卒、作战勇猛著称。

这场遭遇战的战斗开始打响,流民军第一波攻势开始了。孙可望率三千人攻打正面,刘文秀和艾能奇各领两千人从求雨山的侧面迂回。由于是往山坡上攻,没有动用骑兵,清一色的步兵,仅主将骑马。

徐一凡用单筒望远镜看着几里外的流民军动了攻势,忍不住自言自语:“第一次试探性进攻就投入六七千人,真是大手笔。”要知道琼海军此次出征的总兵力也就五千人。

流民军不管军纪和战斗技能如何,奔跑的度那是杠杠的,或许是常年被官兵追着跑练就的神技。随着一阵灰尘扬起,遮蔽了天空,几千人一窝蜂地靠近了求雨山。

徐一凡下令:“命令二团属炮兵营开炮!”身旁的传令兵立即转身朝山腰挥动了手中的小旗,传达命令。

琼海军扩军之后,除了每个营依然保持了一个炮兵连的配置,增加了团直属炮兵营的编制,引入了大杀器——10斤野战炮。这是脱胎于m1857型12磅拿破仑炮的野战炮第一次用于琼州之外的野外会战,上一次使用这个大家伙时还是博辅保卫战时,安置在临时打造的棱堡上用来对付何如宾率领的广东大军。

相比于营属炮兵连的6斤山地炮700米的有效射程和6斤的弹重,10斤野战炮的各项关键数据几乎翻倍,1400米的射程、可射10斤左右的实心弹,在黑火药时代是当之无愧的野战之王。明王朝笨重的红夷大炮或许能达到类似的射程,但是动辄几千斤的炮身运输极其不便,根本没法用于野战,只能守城。

第二团炮兵营的营长是原琼州营一营炮兵连连长左武卫。自从博辅保卫战被俘之后,他加入了当时还是护卫队的琼海军,因为对炮兵这个兵种的热爱,加上琼海军对炮兵的重视远大明任何一支军队,让他在这个岗位上如鱼得水——不需要奉承上官,不需要克扣兵饷来养活自己,只要发挥自己的专长,琢磨怎么把炮打得准,就能进阶军衔、晋升职务,拿到非常体面的饷银。

在兀多望等葡萄牙教官的指点下,左武卫学习了基础的物理学知识,相比于以往凭借经验操作,对于炮击术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隐隐已成为琼海军炮兵第一人。

接到团长的命令后,他指示炮兵营:“炮口调低,放平,中间10门炮试射一轮。”

因为野战炮安置在山腰,与平地有两百米左右的落差,如果再按以往5°的射角,炮弹就会从敌人的脑袋上飞过,只有放平之后,利用炮弹抛物线下坠的原理,来打击敌人,即便这样,两百米的高度落差也能将射程延伸近三分之一。

孙可望带领部下从两里开外开始冲击,大约800到1000米的路程,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个距离是极安全的,不管是鸟铳还是弓箭都碰不到自己的一根寒毛,虽然朝廷的红夷大炮能打这么远,但是只有洛阳、开封这样的大城才配备了红夷大炮,其余地方根本不用担心,就算有对面的官兵有弗朗机一类的小炮,射程比鸟铳也强不了多少。

听到对面山上传来“轰轰”的炮声,孙可望充耳不闻,挥舞着钢刀大声喝道:“都给我上,冲散山脚的官兵,赏银二十两,冲上山腰缴获官兵大炮,赏银五十两!”


状态提示:第451章 求雨山之战(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