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每一步走过的风景都变幻莫测>感悟生命之旅:骷髅墙

感悟生命之旅:骷髅墙

老琚

大师说:到骷髅墙去看看吧,那是人类的归宿。

一一题记

06年七月初的时候,这天一早,我从比如县城出发,沿怒江向其源头徒步而去。在藏语中,比如即“母牦牛角“的意思,传说这里原是一个“母牦牛部落“定居的地方。比如境内的风光奇特,在高原上算是一个另类。我沿怒江一路逆行,一路浏览,一路感叹不已。

中午时分,一辆路过的越野车上好心的司机把我拉上了车,说是沿途的风景大同小异,倒是茶曲的达摩寺骷髅墙值得一去。

关于骷髅墙,我之前有所耳闻,但骷髅墙到底是什么模样?我却一无所知。就连许多在西藏混迹多年的旅行者,也仅仅是听说过而己,并没有人真正有缘亲眼目睹,亲身体会过。

司机告诉我,达摩寺又译达姆寺或拉姆寺,也有人译为达尔木寺。相传是文成公主进藏途径此处时,认为此地是块风水宝地,便委托其“伦布“在此建寺。司机说:寺中最让人震撼的,就是骷髅墙。关于骷髅墙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一说是在青海的某个部落里有个小男孩,他在年幼时目睹了几个百姓被杀,吓得他跑到比如县的达摩寺避难。后来他成为达摩寺的天葬师。他就把所有死者的头骨取下一个个拾起码好。到他50多岁归天时,基本上摆成了一道骷髅墙。据说他这样做,是怕幼年时看到的那个杀人狂死后混入天葬队伍中。还有一种说是,保留死者头骨的做法是打普丹巴乌珠(又名白玛白扎)定下的寺规。天葬师阿旺丹增这样说:把骷髅头留下来,砌成墙,无非是告诫活着的人,要多行善,少有俗念,无论什么人,死了也不过如此。

司机最后告诉我:现在看到的头颅大都是上世纪80年代后又保存起来的。一种说法是骷髅墙被捣毁,原来保存的头颅都被丢进了怒江。另一种说法员在一个大雨如注的日子,洪水从山上滚滚而下,冲倒了骷髅墙。现在的骷髅墙,是用剩下的骷髅在近几十年内慢慢垒砌而成的。现在剩下的这墙已只有原来的一半那么高。

达摩寺很快就到了,我告别了司机,一个人按着路标和提示走到了骷髅墙外。骷髅墙建在寺庙附近的山坡上,正门对着达摩寺。骷髅墙在一个藏式的院落里,大门紧闭,只开了一道进入必须低头的小侧门。寺院附近没有小卖部,看门的僧人听到我在找水喝,一溜小跑地拿来了一个热水瓶,灌满了我的大水壶。我向僧人打听着骷髅墙的事情,但僧人只是微笑着看着我,显然不懂汉语。

我随着僧人走进了院子,顿时感到了一种震撼。高约两米的三面围墙组成的小院落,有二十多平方米。墙上修有木架格,每格内都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人头骨。墙上一个个人头骨一层一层地垒砌着,形成长长的骷髅墙。墙上的骷髅是人类生命的终极版本,那一对对黑黝黝的眼眶看着我,是在告诉我,它们的现在就是我的将来?还是它们的从前,也象我一样允满希望和活力?

院子里没有一个游人,只有那个僧人一直默默地陪着我在院内浏览。骷髅墙的院子不大,院子的西、南两处各有一道门。西门是活人进出用,南门是抬尸体的入口,北面是平房,专供为死者诵经祈祷的众僧使用,屋内还供奉各种佛像和经文。走廊的东西两侧各塑有一个佛塔。院里的门前、窗前挂满了代表“天、地、水、火、风“的五色经幡和一些经布。院里有几块大平石,是天葬时停放尸体,或者用来做肢解尸体的砧板。传说院子内还有一个秘密,院子下面全是空的,下面的四边及底部全部是用石块砌垒而成,里面塑着佛像,存放着经书、宗教用品和供品。这里冬季的气温极低,时常达到零下37度以下。然而,尸体在别处不管冰得多结实,只要在这里放上一夜,第二天定会解冻,可进行正常的天葬。而其中的原委,却是没有人能说清楚。因为这个谜,也使得这里名声远扬。

骷髅墙是天葬的产物。关于天葬,点燃桑烟是铺上五彩路,恭请空行母到天葬台,尸体作为供品,敬献诸神,祈祷赎去逝者在世时的罪孽,请诸神把其灵魂带到天界。据说,如此葬法是效仿释迦牟尼“舍身饲虎“的行为。虽说天葬在当今世人眼里是一种奇特的葬俗,但是藏族人通过天葬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发展的一种方式。

站在骷髅墙的中间,看着那一个个骷髅头骨,让人不由地感到一种神圣。难怪有美术家们称之为:骷髅金字塔。有考古学家认为,这对人类学研究将有重大的意义。有文学家认为它蕴含着高深莫测的哲学和扑朔迷离的传奇色彩。

我不知道这些骷髅生前长得什么模样,也不知道它们是男是女。但我知道,它们都曾经和我一样,在这个世界上认真地存在过。也许默默无闻,也许有过精彩的瞬间,也许一生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我看着那一个个骷髅头骨,看着骷髅头骨上那一对对黑洞洞的眼眶。我想,那里面是否也是一个我们未知的世界?在那黑得无边无际的深处,是否隐藏着一个关于生命的,最神秘的秘密?而我们,是否要到成为墙上的一个骷髅时,才能明白这个最神秘的秘密?

黄昏的时候,我走出了骷髅墙。虽然此时已是七月初,但墙处的山坡下,却是一片片盛开的油菜花。从怒江上吹来的风,充满了油菜花的花香。我忍不住停下


状态提示:感悟生命之旅:骷髅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