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人得在命!”其她庶母大概知道这事,也随声附和。庶母中文化最高的是谭氏。谭是大家闺秀,常读古文诗经,懂得事也多些。其次,贞静敬妃张氏是英国公张辅之女,念过多年私塾。再次,郭庶母在家念过几年私塾,进宫后也和孙嫔一样地好学。郭贵妃与太子在以前常去听大学士的授课,文化知识长进不少。孙嫔与朱瞻基住一起后,管太子、张太子妃叫父、母。胡善祥的缘故,孙嫔拒绝举行婚礼仪式,改口事也没细琢磨。郭姨今天一提示,孙嫔恍然大悟。孙嫔地位的改变,各方面都得注意,想着又坐在了床边,拉郭庶母一只手。
“妃嫔是,一得之见!”贞惠淑妃王庶母谦虚笑地说。
“是的!”黄庶母附和。
“贵妃姐,不能太悲伤。大姐陪葬,就陪吧!人啊,总得有一死。”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贞惠淑妃王氏笑地解释成语。
“是啊!郭姐要,节哀顺变!”其她妃附和。
“是的!郭庶母,要节哀顺变!”孙嫔听庶母们的话,也就顺势地说。
“人殉制断续走来,迷信要人命。殷商时期,迷信思想是人死后,灵魂活在另一世界,仍指导人类福寿。奴隶主死后,让奴隶陪葬,供其死后驱使,就是此理。商以后的春秋、战国,秦国……皆有殉葬习俗。我说的意思,你王妹我王姐,说得也对。人总有一死,你不能太伤心,会伤身体的。”谭庶母不紧不慢地说。谭的观点,是在趋炎附势,还是劝慰郭贵妃?孙嫔听着心里别扭。人殉制断续至今,有中断、消失时期。谭不说中断时期?谭话是良莠不分么?
“谭姐说得对!”恭靖充妃黄氏笑地说。
“人要顺其自然。我父常对我说,人不能追死理,思想负担重,会伤害身体。祖制是遗传,改往修来,是男人的事,女人无能为力!”贞静敬妃张氏看眼孙嫔地说。莫非是受英国公影响太深,张庶母要成为维护祖制典范,话接近了张妈的话,其她几位按谭庶母话意是让郭姨节哀顺变,请郭姨不要再悲伤地笑着说。但她们的表情中也掺杂着,被阴霾笼罩着有些许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但妃们来绝不单是为郭姨的姐陪葬的事,而是有它因因素在其中。
“你们听说了吗?街上出现标语:人殉祖制,是佛风,彻底根除,庶民欢!我耳闻此话,挺高兴的。”谭庶母挺兴奋地说。
“我们听着,也很高兴。”庶母们也很是兴奋,一扫苦闷地说。
“标语怎着了?”郭庶母来了精神,看兴奋的谭妃,想听下文地追问。
“标语到皇帝手。皇帝一看,撕得粉碎!”谭庶母扫兴地说。妃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苦闷瞬间的兴奋,倏地复旧如初且更浓重了。
“你们都来看望,我其实没大病。”郭庶母强颜笑脸地说,但不如静默更好。皇帝撕碎标语事,给妃们本愉悦的脸覆盖上了厚厚的一层乌云!孙嫔不明白皇帝心态,人殉制不是佛风?从庶母们表情中,孙嫔看出一个信息,截或废殉也是庶母埋声晦迹的心愿!她们生活在人殉的囚笼里,不敢也没处去倾诉,只好瘗玉埋香地消失在当朝?这时,金英进来与孙嫔小声地说,胡善祥求孙嫔放了陈传。东厂人说司中案漏网之鱼已破,张营承认是漏网鱼,在供词上摁了手印!胡善祥、阁臣杨士奇托几个人说情,都没说下来。皇帝下令,斩首张营执刑于大牢里,以免有人再求情!陈传也是漏网之鱼,被抓后死不承认。东厂想放人,有人说是孙家的案子,孙嫔是主子身份,让孙家人知道才对。胡善祥低头折节地找金英来求孙嫔。孙嫔要见一下陈传。漏网鱼是一人,俩人进大牢,张营不是屈打成招?别人前天说,东厂人给皇帝看的张营口供过程,是如此这般:东厂人从司中案卷中抄下的供词,张营就摁了手印。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孙嫔只是听说,并没做过背后调查。张营的个头不大像,会不会成冤死鬼?那是张营的事了。太子妃们无奈的心境,孙嫔联想这些得出一个结论:太子妃安于人殉囚笼现状,真是一得之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