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文娱先锋>第二十七章 英华会议

江南省,省会金陵城,文化路51o号5号楼,英华出版社高级会议室。

“《三重门》的日销售量也快出来吧?大家估计估计,大概能有多少册!”

“这书哪怕是以我做编辑十多年的眼力来看,也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十八岁的高中生写出来的。本身质量上佳……再加上社里的大力宣传,以年龄为炒点,我想日销售破两万册不成问题。”

“嗤……两万册?杜编辑,你还真是盲目乐观。依我看,一个毫无根基的新人加上一些炒起来的浅薄名气,销能有五千册就谢天谢地了!”

“你……哼!竖子不足与谋!”

……

偌大的会议室,二十来个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编辑坐在一块,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三重门》的日销售情况。讨论的声音隐隐约约分为两派:乐观派和悲观派。

看着这火药味十分浓郁的现场,不少默默不做声,保持中立的编辑们不由看向了总编桂毅军,以及社里的两大巨头:赵坤和江海涛。”

那总编桂毅军大马金刀地坐在位,不言苟笑的冷峻脸庞让他全身散出一股上位者的气势,不怒自威。

此刻的他一本正经地盯着桌前的笔记本电脑,好像会议室里的气氛没有对他产生丝毫影响的样子。

位于桂毅军的下方两侧,赵坤和江海涛正襟危坐,见到如同菜市场的会议场面后,江海涛笑了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

“老赵,你琢磨着《三重门》的销能有多少册,话说当初你对这书可是极具吹捧啊,怎么样,现在心情紧张不?”

江海涛笑起来的样子像极了寺庙里供着的弥勒佛,慈颜善目,一脸憨笑。

然而坐在他对面的赵坤却一点不认为江海涛的笑是弥勒佛的憨笑。

身为社里“江派”的领头羊,江海涛与他向来是不对付的。因此,面对他此刻笑眯眯的攀谈,赵坤心中唯一想到就是“笑里藏刀”这个成语!

“嗨,不瞒江主编啊,我现在这心里啊那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啊!”

赵坤也是实话实说,《三重门》他觉得好,总编桂毅军也觉得不错,社里大部分编辑也看好这部小说,然而真正能决定它成绩的人并不是他们这些坐在办公室里审稿的编辑,而是千千万万的读者们!

江海涛的笑容更加灿烂了,见到赵坤如此作态,他甚至想抚掌大笑。

“没事,老赵,放松心情,年纪大了就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指不定待会来个天大的好消息呢,你说是吧?”

瞅着江海涛脸上,脖子上堆起来宛如一团“油团”的肥肉因微笑而上下左右不住乱颤的模样,赵坤这心里头一阵腻歪,正想在唇枪舌剑的怼回那番江海涛的夹枪带棒的“忠告”。

这时,门外突然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会议室里忽然慢慢的静了下来。而此时,端坐在位的桂毅军终于抬起了头。

“请进。”

音罢,门外走进来一个满脸凝重编辑。那进来的编辑见大家都在看着他,本来凝重的神色忽然变得很难看。

赵坤心头一跳,一股不祥的预感仿佛一大片灰蒙蒙的乌云顿时笼罩了他。

那编辑看向坐于位的桂毅军,低沉道:“4月23日《三重门》当天销售量并不乐观。具体情况如下:整个江南省售出1o51册,西南省243册,西北省1o5册,中原省523册,东北省319册,华夏诸省销售量合计,共售出2o13册……”

那名编辑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顿时炸开了锅!

“什么?才两千来册?这不是扑街扑到姥姥家去了吗?”

“2o13……这个数字好梦幻,社里那么多的资源倾斜,这下全打水漂了,损失惨重,损失惨重啊!”

“不可能吧!怎么可能才两千出头,这成绩甚至连许多一般的新人作家都不如啊!是不是数据统计出了差错?”

“我早料想到会扑街,却没想到会扑得这么惨,简直难以置信!”

……

一时间,会议室里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仿佛沸腾的开水壶一般。

没过多久,议论声渐渐停止。所有人的目光最后都有意无意的放到了早已是呆若木鸡,脸色煞白的赵坤身上。

现在,《三重门》已然扑街扑到爪哇国去了,是时候该有人出来为此负责了,而不消说,这个锅甩给赵坤没毛病。

大家都清楚,当初是赵坤——赵主编在社里的会议上竭尽全力推动《三重门》的出版事宜的。既然要想享受成功时荣耀与好处,就得禁得起失败时的打击与落寞,这是无可厚非的。

见到同事们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赵坤终于从晴天霹雳中回过神来,环视了周围,看了看笑得像朵菊花的江海涛,最后看向了总编桂毅军,苦涩地笑:

“《三重门》这事是我一力推动的,社里也为此下了不小的功夫,现在既然没能给社里创造应有的利润回报,我愿意担起这个责任,无论社里怎么处置我,我都接受,毫无条件的接受。”

总编桂毅军见赵坤这番表态,微微颔,眼中不禁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之色。

把宝压在《三重门》的事虽说是赵坤一力推动,但是这事毕竟是他最后拍板决定的。因此,较真地讲起来,他的责任也并不算小,至少不比赵坤小。

只是,他身为总编,除开那个甩手掌柜的社长,他就是英华出版社内部最大的领导,他事后会单独向社长承认的过失


状态提示:第二十七章 英华会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