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武装明末>第一百二十六章 分军田

比如常德会战的主战场,中央军五十七以一师八千人的兵力挡住了日军两个师团三万日军猛烈进攻,八千人的整编师打到最后突围只剩八十三人,都没有溃散或投降,硬生生把三万日军挡在常德城下十多天。

如此高的伤亡率,部队还没有崩溃的在世界历史上都绝无仅有,而五十七师之所以能有如此韧性,就是因为他们上至将军下到小兵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不想当亡国奴。

强悍的日军也正是被中国军队这股韧性拖住了,陷入了战争的泥潭,直到最后无条件投降。

不过这一点在明末还不适用,虽然后金鞑子也是非我族类,和抗战时期的日本没有两样。

但是这个时期民族思想还没有觉醒,对于文武官员来说,谁当皇帝都一样,反正他们都是给人打工的。

换了一个王朝与换了一个皇帝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死的人更多了,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既得利益。当官的都是这种这样了,士兵就更别说了,给谁当兵都当,只要能有口饭吃就行。

不过靠思想教育不行不代表就没有其他办法,就像方云现在打算做的这样,让士兵感觉到,他们是在为自己打仗,在这个吃不饱又民智未开的年代,这种方式比思想教育更有效。

王永民也知道方云这样做的好处,在他看来,士兵得了军田之后,就会更加死心塌地的跟着方云干了,因为除了方云之外,遍观整个大明还没有那个官员会为士兵分土地的。

“大人,留出五万亩地给破虏军的士兵倒是没有问题,不过破虏军中有不少士兵家里都只有一个人,就算分给了他们土地,暂时也没人耕种,不如先让政务处暂管,等他们退役了再还给他们。”王永民说道。

王永民可不想刚开垦好的新土地又被荒废了,而且开垦这些土地的代价可不小,虽然花的是方云的钱,可他们现在不都是在花方云的钱吗。

如果把这些土地交给政务处管理,每年还能盈利不少,用不了就能把开荒的本金赚回来了,对士兵来说也没有损失,还不至于荒了地。

“我也正有这个打算,不过既然我已经打算把这些土地分给破虏军的将士们,那这些土地从现在起就已经是他们的了,地契我也会先交给破虏军的将士,

你们政务处要接手,就等于是租种将士们的土地。租了别人的地就必须要给人租金,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这一点。政务处现在代表的是百户所,将来可能代表的是千户所,守备府甚至是朝廷,更应该做出一个好的表率。”

应该说王永民的这个提议,大多数没有家人的士兵都能够接受,毕竟那些土地没人种只能荒废,还不如和政务处管理呢,至少等他们退伍之后,不用再去开一次荒。

不过方云考虑的却是更远的未来,现在他只是一个百户,手下士兵堪堪千余人,管辖的地盘方圆不到十里,土地的事情他还可以亲自盯着。

但是以后呢,等自己掌管了整个山东之后呢,下辖六府十五州八十九县,地方千里,军队可能达数万人,退伍军队不知道会有多少,他也不可能每件事都盯着,王永民同样也不能。

到那时退伍军人再去向政府机构要回自己军田的时候,下面的低级官员肯定会趁机上下齐手,索要好处,毕竟这样的例子可不少见,后世各种机构不都是这么捞钱吗。

你不给他们好处,人家也不明说不帮你办,就跟你说没空,全国那么多人,什么时候有空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古人的智慧不会比现代人弱,要想防微杜渐,只有直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连上下齐手的机会都没有。

“大人说的有道理,可以这样办,种出来的粮食政务处和士兵本人各得一半,士兵应得的那一半我会折合成银子交给大人,由大人转交到士兵手中,大人觉得如何?”

针对方云提出的问题,王永民也很快就给出了新的方案。

“可以,就按你说的办吧!”

王永民的这个方案方云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样一来士兵的福利就非常可观,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得一半的收成,地主的佃租也就五成,相当于政务处再给他们当佃户了。

尽管五万亩军田还没有开垦好,但毕竟已经到手了,不用担心无法兑现的问题,地契方云也吩咐王永民制定好了,所以方云迫不及待的来到军营将这个好消息宣布了。

破虏军的战士突然间得了五十亩的土地,简直不敢相信,这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还能是真的。

不过当他们拿到地契的那一刻,再看到地契上自己的名字,以及盖了方云印章名字时,一个个都欢天喜地笑了起了,甚至于后面方云说什么他们都没有听到。

一营的一名士兵李成看着手中的地契,既高兴又辛酸。如果早几年他家要是有这么多的土地,父母兄弟也不至于死的死,散的散。

现在有了土地他却没有时间去耕种,让李成心里非常纠结,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要当当多久的兵,要是十年八载都回不去的话,那五十亩荒地估计会变成灌木林了。

但是让李成不要这五十亩地,他又实在是割舍不下,况且没了土地,以后的生计都是问题,现在当兵吃穿不愁,还有军饷拿,生活是没有压力。

但人不能光顾眼前啊,他现在也不过二十五岁,这兵肯定是不能当一辈子的,因为父母死的早,他也没有机会学其他的手艺,就只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六章 分军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