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复明1659>第四十六章 晋王 下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在大明面临如此危局的时候,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作为一名身居高位,对政局有很大影响的军人,他既不擅长学术,更不愿过多干涉政治,自然不好随意回答。

“其实,朕也不清楚。”朱由榔苦笑着长叹一口气。

“大明**无能,病入膏肓;满清一入关,八旗战斗力也立马下降。朕之所以能苟延残喘至于今日,正是因为,八旗有了铁杆庄稼后,战斗力不再那么强了。”

说完这句,朱由榔用手捂住面庞,像是在低声哭泣。

“有人说满清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等说法,可难道崇祯,弘光年间,官军就不肆虐地方了?”

作为曾经张献忠的义子,李定国很清楚官军是如何对待地方的;而作为如今大明的晋王,李定国也明白,满清对拒绝投降的城市会怎么做。

死守到吃女人的新会,就是清军屠城的最好写照!

可是。难道官军就不吃人么?现在的绿营兵,有谁没当过崇祯皇爷的兵?

细细对比下来,“官军”并不比满清要好太多。

“但是,朕清楚一点。”

“从今以后的大明,必将文明于率兽食人的满清!”

朱由榔决定切入正题:满清既然能在八旗集团的威压下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把封建社会推进到顶峰,那么只要让军队都听自己的,又有什么改革做不成呢?

满清可以把江南杀的人头滚滚,自己同样可以一路杀过去;满清用大炮轰开坚城,自己还有太平天国的火药棺材直接爆破;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

“晋王,满清之所以能窃据神州,无非是由数十万八旗俯帖耳,想必,晋王之忠心不次于他们吧?”

其实,满人内部的内斗也比较激烈,只是他们好歹知道斗而不破而已。

“臣对陛下之忠心,日月可鉴!”

通过这么久的铺垫,李定国也大约猜出来了皇帝此次召见他的目的,一时脸上激动起来。

李定国有将帅之才,治政之才却显得薄弱。这也是为何李定国对马吉翔颇为信重的原因:“臣妾实在是做不到啊!”

而皇帝砍了马吉翔,其实李定国的心中也慌。

自己关系不错的马吉翔被杀,是不是表示皇帝想剪自己的羽翼?

如果皇帝觉得自己功高震主,就算自己忠心为国,难保手下不那么看。

历史上,李定国死后,余部就投降了满清,虽然这是山穷水尽,复国无望之举,但也能从此看出李定国和手下人的区别。

一面担心皇帝找机会阴他给满清捡便宜,一面又担心手下人不顾全大局…李定国就好像两扇磨盘的磨心,风箱里的老鼠。短短几个月,人到中年的李定国就有了几根白头。

虽然皇帝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明面上对他更加恩宠,可帝心难测啊。

“大明之所以失去神州,说到底就是土地问题。只有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才能使得皇明江山永固。”

李定国听到和自己想的没有关系,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看来陛下只是操劳国事,并未防范于吾。”

“满清入关时候有二十五万八旗,所以能够对江南大地主予取予求;若吾中国将来有精锐的百万大军,乡间蠢虫又有何用?”

百万大军,其实在中国古代已经达到过。

隋炀帝征伐高句丽,就动员了一百一十万军队。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但,常备军只有在大明才过了一百万人。

而且这一百万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军户!

军户,在土木堡以后,几乎成了农奴的代名词,全国各地都有军户大量逃亡的现象。自然,这个百万大军也只是一个账面数字。

至于相对精锐一些的部队,也长期不到十万人。而仅仅关宁军就一年耗费达到上千万两白银!

现在皇帝说要弄出百万大军,那不是一年少说要花费几亿两银子?

崇祯加了三饷也不过一年两千万两收入…几亿,李定国怀疑把自己卖了都凑不齐这么多。

“陛下,兵家有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兵本就使得兵士不事农作,减少府库的粮食,士卒自身又要吃饭,又要置办武器衣服…养兵费用巨大,养精兵,费用甚至能到百万,千万!若是河清海晏,臣私以为只需要十万禁军威慑地方几颗,中国四周除了满洲再无强敌,百万大军为何准备?”

“况且,也养不起啊。”

李定国的想法,其实很有道理,至少,是这个时代的道理。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在量入为出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攒钱以备不时之需,是历朝历代的财政政策。形容一个王朝富裕的日常说法就是“府库充盈”,甚至粮食和串钱的绳子都烂掉了。

自然,养百万大军这种没事干烧钱玩的事情,违背了这个道理。

但是,朱由榔是现代人。

在穿越前的那个时代,中国经济甚至出现过一年十分之一以上的增长。

在那个时代,货币只有流动起来,才有利于经济。

所以,朱由榔同志压根不打算攒钱。

“晋王所言甚是,现在大明人多地少,人再多也不会增加粮食产出。所以,朝廷需要节约用度,对嘛?”

“是的。”

“可如果,有一种石头,能够让粮食产量增加,甚至翻倍呢?”

在后世,农业建立在农药,水利工程,良种,化肥和


状态提示:第四十六章 晋王 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