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良奇带着郭嘉和夏侯渊走到一个大树下面,真的是很稀奇,军营里面还有几个未被砍掉的大树,估计是准备给那些训练结束后的纳凉所用。
穆良奇很是没形象的坐在树阴下面,丝毫不介意他屁股下的土地有多脏,而夏侯渊和郭嘉也坐下,细细的听穆良奇的长篇大论。
“作战最需要的就是速度,一只军队应在注重士兵士气发展的同时,也应该锻炼他们奔跑的能力。急行军是要锻炼出来,不奢求这些步兵能够达到骑兵的速度,毕竟马有四条腿,我们跑不过它。
但是相对于其他诸侯的步兵,我们还是要稳胜的。假如有一日诸侯入侵,需要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支援前线,这时候的重要性就出来。
假如我们能够在敌人计划之前到达,还能从后面进攻敌军,配合正面的守军前后夹击,最大限度的击溃敌军。但是我们的速度慢了,就只能被动的进入关卡进行防守,或者准备重新攻打,这么算来都是对我们非常不利的。
再假如当我们的诸侯行军路线的消息后,在他们的行军路线上设伏,这是消灭他们最好的方法,但是我们刚收到消息,而他们肯定也已经出发几日了,这时我们还能赶在他们到达目的地前,设伏吗?
这时候就要靠速度了,主公骑兵稀少,唯有靠这些步兵的双腿来跑赢胜利,这就对士兵的意志和体力有着极大的考验,所以应该从现在就开始训练军士的奔跑速度。
不仅仅是作战兵要训练,那些辎重兵和辅兵也要训练,不指望他们上场杀敌了,但愿他们能够在撤退的时候跑的快点,尽量减少伤亡。”
郭嘉说道:“匈奴之所以能够稳胜是因为他们具有强大的速度,而我们的步兵完全追不上,所以在前汉的时候,即使有机会合围匈奴人,也会被他们突围。到了武帝时候,我朝开始大量发展骑兵,匈奴的好日子才一去不复返。
但是现如今只有我等重视速度的发展,而其他诸侯饭食都吃不饱,更别说此等训练了,由此以往就像当初的匈奴对前汉一般,在速度方面有决定性优势。”
夏侯渊点了点头说道:“速度确实是军队转移,前进的重要原因,我以后也会组织各军营之间的训练,等有机会我会劝说主公,训练一支骑兵出来。”
“嗯,骑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们现在主要是跟南方的诸侯作战,骑兵倒不是特别重要,这件事可以暂且缓缓,但是军士的速度一定要提升,打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拼行军的速度和军队的意志。
一支军队最重要的莫过于军魂诞生,而训练恰恰能够锻炼出来这种意志。”
“军魂?”郭嘉和夏侯渊疑问道。
在一般情况下,冷兵器时代的普通军队伤亡率一旦超过30就会彻底报废,是报废,彻底失去战斗能力,而不是士气崩溃没有战心,这几乎就是古代战争承受的极限。
原因不只是军队的训练和指挥问题,最主要的是军队的构成,因为后勤需要,一支军队当中真正能够直面敌人的士兵的比例基本不会超过1/3,剩下的2/3与其说是士兵,不如说是苦力,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军官也不会让这些人站在前面对抗敌人
30的战损率,就相当于牺牲掉所有能战斗的士兵
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小的,要是搞远征,那么士兵和‘苦力’的配比很可能高达1比10,甚至1比20理论上这些‘苦力’也是士兵
一般情况下,所谓的一万大军,实际人数实际只有人里面至多有2000人的战斗兵(这还是短途行军或守备配置),剩下的3000是没有训练也几乎没有武器装备的辅助兵,这些辅助兵只能干力气活,例如建立营寨,拉粮车,帮战兵背负装备,砍柴做饭等等在战场上,他们只能用来壮大声势,以及追击逃敌,正面和敌人硬碰硬是不行的
这下你明白历史记载的那些几十万上百万的夸张军力是怎么来的了吧?
冷兵器时代的军队,职业和非职业之间差距并不是那么大的,只要资金充足,临时抓来的壮丁也能在短时间内训练成职业兵,因为那些时代的职业兵的日常训练也不太多的,想用强化训练追上来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当然,成军时间短,抗压能力根本也差一些,但不会太夸张,除非装备差太多。
伤亡率超过70仍然坚持战斗的军队存在,虽然少见但也有所记载,可不会乱掉阵型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支军队里至少有2/3的非战斗人员(那些名为士兵的苦力,也就是辅兵,辎重兵),让他们拼死抗敌还有一点点可能,但指望他们能能保持阵形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
古代几万人的冷兵器战役,战场宽度和纵深可能十几公里,后面的士兵看到前方败退就跑路了,你再怎么追杀也很难追上多少。
说起来著名的歼灭战坎尼,号称冷兵器时代单日最高阵亡,那个围得够死了吧,而且战胜一方有骑兵优势,但其实还是跑了一万多罗马人。
所以说一个军队的人员配置决定了他能否有资本打战,而军队的军魂决定的是能否打赢这场战争。
曹操在刚来兖州的时候,用不到一万的兵力打败了百万的青州黄巾军,但是说好听点是军队,大家心里都明白,其实一群难民,这些难民不断的堆积在一起,慢慢的就形成了百万规模,但是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女,指望这些人上战场杀敌,那就相当于在战场开妓院,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