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北宋快递员>第一百五十章 准备种大棚菜

另外棉花长势也非常好,妇女们正在那掐尖,除草,在过一段时间就要开花,距离丰产就不远了,虽然是第一次种,但是精耕细作,棉花没有辜负农人的辛苦劳动。武松决定开始准备纺纱和织布,不然丰产不丰收,到头来是白玩。

在一处河边新开垦的空地上,有三千亩,这里是乱石地,武松废了很大的力气才开垦出来的。程大人公事公办,府衙免税三年,然后每年收五十斤粮食的税,要换做别人早撂挑子不干了,要知道在没化肥的年代,这种烂地小麦亩产不过二三百斤,大豆不过一百多斤,除了种子,人工,浇地等等这样的消耗之外还剩个屁。

但是武松接受了,安排贾思民安装了十几架水车,同时还打了上百口的手压井。用转头垒成小房间的模样,安排农户精耕细作,按照菜地的标准来改造土壤,使用了大量的发酵豆饼,麻酱饼。贾思民实在忍不住了,问:“哥哥,你要是再不告诉我为什么种地要建成这样的房子我就不管理了。”

“小孩子脾气,我告诉你了你可别乱说。先把框架搭建好了是准备入秋之后架上粗大的竹竿,然后用透明的塑料布盖住,里面用壁炉加温,只要温度得当,咱们过年的时候就能吃上新鲜的水果蔬菜了。”武松说的是温室大棚。

但是贾思民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一般,道:“冬季可是非常寒冷,能长出果蔬来?有些不可思议。”

“你是做农业的大家,你应该明白植物生长的特性,比如小甜瓜,等到了穿单衣的时候就可以开花结果了,咱们这个叫做温室,利用烧柴火提升温度,改变了局部的小气候。”武松解释说。

贾思民想了半天,道:“不妥,不妥,要是下雪了咋办,透明的塑料布保温性能太差,里面一样冰冷无比。”

“你能想到这一点说你很仔细动脑筋了,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可以用草帘盖住,到时候多雇人,晚上冷了盖上草帘,白天暖和掀开草帘。烧柴温度不够咱们可以烧炭,总之办法肯定很多。三千亩地雇佣一千名壮丁即可,一个人负责一个大棚,人手不足的时候临时雇佣就行。现在就要开始准备竹竿和烧火用的柴火了。”

贾思民见武松说的肯定,不再怀疑真假,和武松认真考虑种什么菜能大赚特赚钱。细细思考之下贾思民决定种五百亩韭菜,北方人过年时候最爱吃饺子,饺子馅最常见的就是韭菜豆腐的了。第二个就那是小油菜,油菜在南方很常见,但是在北方的冬季冻得不像样子,根本没办法吃。所以要是种在温室里就很好了,而且油菜种植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还有其他的一些青菜野菜类。至于甜瓜,黄瓜等等这样的瓜菜少种百十亩,摸索经验,大面积的种植选在春节后,比普通露天瓜早熟一个半月就行了。

通达机械坊内,实验室里,马军和几个工匠就正在研究织布机,这是武松改进的织布机。北宋时期的织布机已经相当的成熟和先进了,武松在此基础上加了飞梭,号称飞梭织布机。飞梭织布机性能稳定,比普通的织布机效率高了两倍不止。问题就是在于加个飞梭太过简单了,技术非常容易泄露,最起码武松不希望刚开始没多久就泄露出去了。

马军说:“各位都是机械坊的巧匠,武大人设计的飞梭织布机巧夺天工,为了防止技术泄露,大家各抒己见。”

有个工匠道:“会织布的妇女都是老工匠,只要看几眼就知道了这技术。我看只有一个方法,把这飞梭的部位用个硬木板的壳子给罩起来,如果这个部位出问题,只能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才能打开,只有这样才能预防技术的外泄。”

马军点点头,看来也只能靠这个办法了,泄露出去是早晚的事情,尽量晚点就行了。生产上普通工匠见到的只是做工精良的普通织布机,到了最后一步才是加装壳子和飞梭。

由于夏季的到来,雨水不断,水车销售进入淡季,生产上也减缓下来了。抽出了上百工匠专门生产织布机和纺纱机,以应对东平府大力推广的麻,桑种植,还有就是新兴的棉纺。按照武松和程大人个构想,以后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要从东平府开始。麻布和棉布,棉花是中低档的衣料,丝绸是高档的产品。

茶叶东平府是玩不了,毕竟从气候上来说,虽然可以种,但是种出来的茶叶品质远远不如福建,浙江,信阳一带的。瓷器东平府刚刚开始发展,以出口量最大的中档瓷器为主。这个时期瓷器技术成熟,工匠众多,想要发展瓷器还是很轻松的。

正此时,护卫来报,道:“沂州府通达大车行刘总镖头派遣两个小队,送来了二百壮丁。”武松一听很高兴,对贾思民道:“正发考虑人手不够呢,这就又来了二百,刘唐真给力。安排给你种菜了。”

贾思民说:“哥哥放心,我一定安排好了。”

贾思民过去一看,这群人真够可以的,都说沂州府的百姓穷,没想到这么穷,二百壮丁队伍跟叫花子队伍有的一比,就没有一个穿不破衣服的,再加上一路上劳顿,都比较疲惫。

贾思民说:“会木工,会铁匠,会手工艺的站出来?”

站出来又十几个,贾思民让人安排到铁器坊或者机械坊去。其他的一百八十多人木木的站在眼前。

贾思民说:“你们不要紧张,你看我像老虎吗?”

大家大笑,贾思民当然不像老虎。

“主要就是种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章 准备种大棚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